腾讯=关系
在当今中国的互联网,必将成为公共基础设施被固化下来的巨头,恐怕非 BAT 莫属。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 BAT 三家是竞争关系,但是,为何竞争会造就三足鼎立,而非 Google 式的一家独大?当然是因为我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当我仔细思考的时候,才发现 BAT 其实并非同一领域的竞争,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让我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三家公司,那就是:信息、资源、关系。百度的核心业务是搜索引擎,在信息检索方面一家独大。阿里的主业是电商,在资源调配方面首屈一指。腾讯是人们社交的纽带,在人际沟通上独占鳌头。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就去找百度(谷歌);需要资源,找阿里;找人,去微信(QQ)。这就是我们已经固化在思维中的认知。三个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互联网住民的必需品。所以,当我需要一个能够组织一群人做成一件事的服务的时候,首先选择了腾讯。
整整齐齐的关系不一定是最好的
正如一堆化学品摆放在仓库并不会产生价值,只有组织到一起才会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只有组织到一起,才会产生有趣的结果。即时通讯软件正是这种把人们组织到一起的软件,但是我在报告中看到了一件令人悲伤地结论——“社交进一步族群化,信息隔阂拉大。”这就好像是一个仓库,把人们分门别类的摆放在一起,整整齐齐,却只能产生有限的价值。如果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每个人都只能获得自己熟悉的信息,就只能强化已经存在的知识,并形成依赖。这样的信息不仅不会产生价值,反而像毒品一样,让人的思想固化——化学物品堆放的久了,活性也就差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分门别类摆放在一起的人们,还是希望生产出一些信息的——“自制内容大规模崛起。”有很多住民希望在互联网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在一起体验探索总结,虽然比较专一,但也产生了深刻的内容。可惜并非每个住民都是极客,表达的手法参差不齐,信息是否能有效传达依旧存在疑问。
自组织
蛋白质制造了人类,却没有告诉人类构建的方法,所以人类只能自己探索如何去构建组织。人类构建了农业社会,生产了大量的粮食;人类构建了工业社会,生产了各式各样的产品;人类构建了信息社会,生产了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说农业与工业的社会形式仍然在变革,那么信息社会的形式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如今的互联网住民聚集成了一个个群落,就像面包上一片一片的霉斑。在这些社群中,我们可以采用农业生产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工业生产的模式,或者信息产业的生产模式。我们可以在一起交流(一个群里),也可以分别在各个地方(多个群里),通过组织者来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QQ、微信、微博、直播平台)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服务平台协作(GitHub、Deviantart、Worktile、云笔记、云存储)……这是一个常态,还是在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如果我们仅仅在一个平面的组织里面创造,最后的结果究竟是维持一个菌落,还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无效的组织在呼唤效率
在我正式成为互联网住民之后,就看到了各种各样想生产产品的原住民,他们想合作一首翻唱,或是创作一首歌曲,想做音乐剧,或者一本刊物。从贴吧到论坛,很多有共同愿景的人集合到了一起。再到后来程序员有了 GitHub,美工有了 Devianart,写作者有了博客、云笔记与公众号,分享资源的人有了网盘。所以,我们的收藏夹丰富了起来,却也越来越难以在同一个平台找到所有的资源整合,说好的互联网可不是这样的!本以为平面的互联网却在产生巨大的沟壑,我们所需要的资源都不在一起!沟通受到了阻碍,内容碰撞的速度就下降了,低效率的碰撞阻碍了内容的产生。
我想要的一站式服务
如果我希望能在互联网中设计制作一个产品:
- 要去表达创意和想法,这时候需要一个类似于 blog 的平台。
- 要去招揽志同道合的人,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类似于微博论坛的社交网站。
- 我们需要沟通想法,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类似于 QQ 微信的通讯软件。
- 我们要着手工作,这时候就是要一个协作平台,必须 GitHub、 Worktile或者云笔记。
- 工作中需要协调资源,这时候就需要云存储或者P2P 传输,BT 分享。
- 工作涉及版本迭代,分支管理,就需要有类似于Git、SVN 的工具或服务。
- 最终完成产品,需要去传播,就需要有优酷、论坛、公众号等平台去推广。
我希望所有的这些都能在一个平台里实现。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可能最像的就是 GitHub 吧。集版本管理、社群、分享于一体。但又不同,因为 GitHub 既缺少关系,又缺少对关系的挖掘。
如果让我来形容这个平台,那么:
- 这是一个表现的平台,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也可以表现自己的能力与优势,还可以展示生产的产品;
- 这是一个协作的平台,既可以找到合作的人,也可以沟通想法,还可以协同工作、组织管理;
- 这是一个分享的平台,既可以自由分享,也可有限授权,既可以付费使用,也可以打赏支持。
这是一个前店后厂的传统经营模式:
- 前台是一个展览馆,展现各种各样的内容,看起来就是一个内容分享平台。
- 后台是一个复合型社群,自由迅速的形成组织,并高效率地生产内容。
可以说,几乎目前所有有网站的论坛或者有论坛的网站都是这种模式。
种子在哪里?
如果有一件事情,不用花很大的功夫,只需要埋到土里,每天浇浇水、施施肥、除除草就可以长成我们想要的结果,那这就一定是那颗种子。
比如说,我看到了微信、公众号与朋友圈,这就是一个沟通展示一体的平台。而 QQ 就是组织沟通一体的平台。两者似乎都有不足的部分,不妨我们再引入一个展示组织一体的平台,我先假设这个平台叫做TC。这样,组织沟通展示的平台就构成了一个圈。
我在工作时经常遇到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有人工作时用微信,生活中却用 QQ,大家谈起来都认为这是一个笑话。可见我以及不少人其实形成了一个共识:QQ 更有生产力。QQ 生产,微信消费,已经成了不少人潜意识中的定位。如果再加入一个市场,那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流通体系。TC 就是这样一个市场,QQ 上生产的内容,放到 TC 上去展示,TC 就是一个超市,里面什么都有,微信上的用户看到了自己需要的内容,就放到自己的订阅里。
TC 是个什么鬼?
TC 是一类平台,可能并不只有一个,比如阅读找盛大文学、二次元找bilibili……只要能形成同类社区的地方都可以出现一个品牌,而同一个社群不一定被约束在同一个品牌之内。比如说有TC 中有100个分类,其中有60个分类包含在 A 中,70个分类包含在 B 中,有30个分类既在 A 中也在 B 中。
如果说,构成 QQ 群的是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构成微信群的是一群有共同需求的人,那么这里所说的社群就是有共同爱好的一群人。有共同爱好的人可能不只是几百人几千人的规模的一群人,而且也不一定是持续稳定的一群人。进入的门槛不会很高,离开的时候也没有挽留。这里说的社群像是以前的论坛、贴吧,很多人在一起,发表很多的话题,然后针对感兴趣的回复。
QQ 需要更强大的生产力
QQ 并不是为生产而生,但是却被我们用作了生产工具。QQ 没有 RTX 那样的企业构架,也不能自由的改变群结构,也不太容易群发消息。可是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生产辅助工具,大量的企业组织都在使用 QQ 作为通讯工具。
QQ 需要构建组织的功能。QQ 群是一个平面化组织,即使引入了头衔,依旧是平面化的。虽然有个观点“世界是平的”,但是在很多的组织中,结构依然是存在的,因为我们需要分工。
QQ 需要更强大的协作功能。企业中出现了项目组这个概念,不同于企业结构,只完成一个项目服务。项目组中结构简单、分工却更明确。项目组的寿命短于企业的寿命,但有更细致具体的工作。QQ 中的多人聊天功能却正好相反,是QQ 群的缩水版,使得多人聊天名存实亡,并不能起到项目组沟通的功能,用户还需要另寻他法。
QQ 需要资源整合的功能。输入资源,加工处理,得到精加工的资源。QQ 需要强化资源整合的能力,比如说我在写作平台(如简书)上写了一篇文章,发到了 QQ 组中,能不能被自动归类整理变为群组资源。QQ 需要强化获取资源的能力,尤其是体系内的资源,比如说获取 TC 中他人发布的资源。
微信需要探索需求的能力
前几天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找到和一个话题相关的公众号,却不知道该如何搜集。我无法获知微信上到底有多少公众号,有哪些分类,也不知道如何去查询。公众号就像是路边的摊贩,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在哪儿。我有一个需求,微信不能满足我,那么就只能找其他的平台。如果微信和 TC联结在一起,结果就会变得大不一样,我可以直接按分类去检索,也可以搜索相关内容,再去找分类,我也可以根据评论找到一群有相同爱好的人。
形成闭环
想要撼动支付宝的地位异常困难,因为阿里的资源资金流几乎形成了闭环——阿里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这里有你想要的全部,那么为什么还要折腾别的呢?
如果腾讯的关系流没有形成闭环,那么就有被人从中截断的可能,整条河流将会因此绕道。如果要形成闭环,不妨也和阿里一样,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可能形成关系的人流动在闭环之中,所需的一切都能在闭环之中得到满足。这样,腾讯的地位将更加难以撼动。
虽然感觉还没写完,但是不想写了,写的越多错的越多。其实只写一句“腾讯,你应该开发一款类似 GitHub 的全媒体协作平台!”就好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