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阅读爱好者,但我绝对不是一个会阅读的人。因为当我现在再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曾经阅读过的书来看时,我发现自己似乎有种从来没有看过的感觉,对于我而言,这本曾经已经读过的书俨然是一本新书。或许很多朋友跟我一样,花费了很长时间去阅读,但是却没能很好的消化书中的知识,并没有把里面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说明我们的阅读方式出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没有看懂或看透一本书。
那么如何去看透一本书?今天早上在吴晓波老师的付费音频内容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所有写书的作者都是一个心机婊,通常一本书的精华会“藏”在不被读者发现的地方。所以很有可能当阅读者看完一本书时,还没能发现或理解作者写这本书真正的意图。吴晓波老师认为如何选择一本对自己有用或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判断:
1.阅读序言
序言是关键,序言一般包括自序和推荐序。作者通常会花大量时间去写序,阐述创作这本书的背景、意图,以及这本书主要谈的重点内容。而推荐序一般是由他人为作者写的序言,一方面会对作者做个简单介绍,另一方面才是对这本书的介绍。那么花上3-5分钟把一本书的序言读完,你就基本能判断出这本书在讲什么了,也就决定了你是否还愿意再进一步了解这本书。
2.阅读目录
目录是作者的整体构思框架,一本书的转承启合主要看目录章节内容的设置,阅读一本书的目录章节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对该书有个空间和结构的概念。就像我们去逛一个购物广场,看商场的楼层分布图,我们就能很快知道该商场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也就不太容易迷失方向。
3.看一本书的第一个章节
这是一本书的开篇正文,为了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关注,通常情况下作者会对开篇内容精益求精,就像读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学写作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写的精彩,即便中间写的内容稍微差一点,但一般情况下依旧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如果你发现一本书的序不知所云,或者目录章节也看不明白、甚至连第一个章节也看不下去,那么赶紧把它放下,这本书不是你的菜,你目前不可能和这本书的作者成为朋友。反之,你看明白了序,对目录章节的内容也是十分感兴趣,当你读到第一章时就引起了极大兴趣,不妨再看看本书中间感兴趣的章节内容,如果你感觉同样精彩,甚至让你受益匪浅,那恭喜你,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
当你真正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时,不要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上,你需要在阅读的时候,准备好一只笔和便签纸,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当你看到很好的内容或者观点时,把它记录下来,在这里推荐RIA拆书法。当然还能利用思维导图、或PPT等形式去做读书笔记。但最关键是要在记录完之后保持一定的学习频率去看做好的读书笔记,确保能真正消化笔记中的知识内容,最终变成自己的知识。
最后吴晓波老师提出一个阅读的建议,就是希望阅读者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其实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主题阅读法,带着问题在不同的书籍寻找答案,这种阅读方式对一个人知识系统的构建非常有利。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让阅读更有效。也许真正看透一本书会比你读100本书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