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案最好的一点是能因为“写”而去“找”,十一将至,在找素材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原来国庆不全是“国庆”,它还是“国际老年人日”。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中总有些特别的经历,十几岁之前,我没接触过什么老人家,只见过自己的爷爷和外公,所以学不会和老人太亲昵;十五岁之后,第一次回到乡下,慢慢地,适应了农村生活后,发现一个村里的老人很多,相互之间好像也总是能攀上点关系,从以前身边只有父母那辈的人,到后来身边大多数是一群不认识的老叔老婶,转换不过来时,就是:不认识,也有点胆怯,还有点不太懂问候,用大人的话就是:“人家来,你要问候一声,不可以没礼貌”,年纪小的时候,莫名地涌出一帮老人家,会有些惊慌失措,但她们却不介意孩子的“不问候”,而是主动去关心你,老年人好的一点就是:有的时候不太会和晚辈计较那么多。
第一次见到我奶奶大概是15岁,一屋子老人家围着问:“你认识你奶奶是哪一个吗?”说起来很丢人,我确实不认识,但更多的是脑子被这一群陌生人围着“嗡嗡”乱叫,对我来说:嗯,她是“奶奶”这个称号的占有者,我要给她,我要“叫”她,但只是叫她,其他感情没有。
留在她身边生活,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因为我对这个“奶奶”太陌生,可又迫不得已,所以上学、放学、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房间,除了做饭之外,其他的我都不需要她帮我,甚至是看病,惟一一次我大晚上肠胃不舒服实在忍不了,于是出了房间找了她,她没有让我吃药,而是用了农村的土方法:陈皮泡茶,没过一会肠胃就好多了,最初的那段日子,我不喜欢乡下,也不适应没有父母在的日子,她对我很好,可我还是很生疏。
时间久了,我成了呆在她身边最久的孙辈,我回去,她很高兴,总说:“你又瘦了,脸好像又尖了点”,然后开始忙着照顾我的一日三餐,我也慢慢的会和人交往,会陪她聊天,会听她讲左邻右舍,所以她很偏爱我,也一直希望我会是过得最好的那一个孙女,毕业后她不止一次地说:“有合适地你就好好谈,不要太远,以后回来方便,奶奶才能经常看到你”,我懂,她说的“过的好”就是要早点结婚,早点安定,不要再继续自己生活自己工作。老人家都有些守旧,但好的是:她们心不坏,只是思想单纯和偏爱。
我认识的大部分老人都是回到乡下的事,有一个我不认识,但印象深刻,我哥周末回来常带着我去看外公,去的路上会经过一户老奶奶家,她看见我哥会叫住他,于是我哥会带着我进去串门,我就听着她和我哥喝茶聊天,然后跑进跑出塞给我哥和我一堆吃的,她喜欢我哥哥这个孩子,我哥哥也很尊敬她,没有我哥哥在,我路过再多次,她也不会认得我。
几年之后,我哥工作,我也读了大学,年末大家准备过年时,她病得很重,一直念叨着我哥的名字,于是我妈和我婶婶带着我哥和我们几个小孩去看她,进房间,她就躺在床上,我妈叫了她,说带着我哥来了,我哥就凑了上去,之后我婶婶也叫了她,然后拉着堂弟说也来看她了,但她只记得我哥,乌泱泱一群人,我就站在她的床尾,看着我哥和她拉着手,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也忘记了我哥回了她什么话,就记得那个氛围,她躺着,很虚弱,然后我妈说话,我婶婶说话、我堂弟说话、我哥说话、我就这么站着,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没几天,她便去世了。我问我哥:“为什么你跟她这么好啊?”忘了我哥怎么回答,但一个年迈的老人去世前会记挂着一个和她没血缘关系的孩子,这一幕对我来说印象实在太深刻。老人就是这样:年轻人不太会表达和关心老人,但凡付出了,老人便会记挂着你,你对她好,她们会对你更好,甚至让你在最后感动。
老人们有时候像孩子,迂腐传统起来很气人,倔的让人完全没办法和他们讲道理,讲不过也会赌气,让人很无奈;另一边,对待爱的孩子又是掏心掏肺地好,只要吃他们给的东西,送他们一点点小礼物,他们就会很开心,然后四处炫耀自己的孩子多棒,就像我们小时候崇拜自己的父母一样。没办法,人一生就是:小孩,大人,老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