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黄石诗坛”出现了一位女诗人王红林。7月29日,由市文联等单位主办,以“诗香籍果城.文明在践行”为主题的王红林诗歌朗诵会在其家乡殷祖镇成功举行,《黄石日报》又在2017年9月5日【西塞山】副刊上发表了她的组诗《我有乡愁》,这更是让人有“大餐后”再吃几片西瓜的那种可口而甜甜的补味感觉。
其实,王红林是地地道道的黄石大冶人;她远嫁台湾,相隔家乡遥远,但王红林始终在海峡的另一岸没有停止过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并且把那种深深的想念化为乡愁,用真切、质朴的情感表达出来。组诗《我有乡愁》,就是诗人再一次对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真情流露。
王红林是一位极易感性的女诗人,当回到故乡看到老屋时,她的情绪几乎控制不住了,“靠近你时/几次调整了呼吸”《老屋》。诗人为什么要面对老屋而调整呼吸?是老屋太沧桑了,还是自己对老屋的那种久别重遇而过分激动,或者是诗人自己曾经在老屋留下了许多的美好记忆?此时此刻,都在触碰着诗人的心跳。而这一切,诗人却没有说出来,仅仅只用一句“几次调整了呼吸”恰到好处地、深情而富有诗意地表达出了内心的愁感。
故乡种在诗人乡愁里的不仅仅只是老屋,还有《门口的小溪》,那摇曳的“菖蒲还在”,那“跳舞的样子还在”,那“哗哗的歌声还在”;还有,那门口的《腊梅花》还在,那《喇叭花》还在。沿着流水的哗哗声,诗人却找不见当年池塘边的那条小径了,“杂草疯长成一幅画/几位老人在塘边打字牌/哦 夹大二 我胡了/哎呀 胡牌不要多 一张就好”,当诗人看到那些悠然自得的乡里乡亲,看到一张张和蔼可亲的面孔,心中涌现出了一副美妙的《池塘夕景》!
跟随着诗人的情感脉络,在她的乡愁中我们听到了“母亲的棒槌 啪啪啪”的回响声,是那样的久远,那样的亲切;我们看到了“阳光正好”地撒在母亲的脸上,那样的慈祥,那样的可亲;我们还看到了“鱼儿欢快地跃出了水面”,看到了《父亲养的鸡》和《父亲为我摘枣子》的背影。如果再深层次地打开诗人的情感箱子,我们就会更多地品尝到诗人乡愁的百般味道,“有炒米泡爆/有金牛麻花/有三伯母晒干的蕨菜/有妹妹家的干竹笋”,更“有母亲腌的咸鱼”和“有父亲腌的腊肉”。。。
总之,我读王红林的《我有乡愁》,诗人的乡愁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亲切和细腻,在意象的攫取和语言的提炼上做到了自然而质朴,具有乡风的单纯和村野的丰富之美。有人问,什么是诗歌的语言?“父亲摘枣子的背影/把对面那座大山都挡住了”,这就是诗歌的语言;什么是诗歌的技巧?不要别的,只要“靠近你时/几次调整了呼吸”这样的真情流露,就是诗歌的最好技巧。
附:
我有乡愁
作者:王红林
老 屋
靠近你时
几次调整了呼吸
阳光正好
你放了一部旧电影给我看
配角是我 主角也是我
散场的时候
一粒沙子飞进眼里
阳光还在……
门口小溪
哦 你还在
菖蒲还在
跳舞的样子还在
哗哗的歌声还在
听歌的人来了
你低眉走了
母亲的棒槌 啪啪啪
池塘夕景
池塘边的小径没了
杂草疯长成一幅画
几位老人在塘边打字牌
“哦 夹大二 我胡了”
“哎呀 胡牌不要多 一张就好”
鱼儿欢快地跃出了水面
父亲养的鸡
你好神气
跟我合个影都不肯
兀自向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还要回头瞪我一眼
嗯 我是知道的
你是我父亲养大的
我也是我父亲养大的
父亲为我摘枣子
雨好大
我一直盯着那棵枣树
父亲就戴着斗笠
拿着带钩的竹竿去了
父亲摘枣子的背影
把对面那座大山都挡住了
腊梅花
门口那株腊梅花
是我十几岁时挖回家栽的
都蓬勃成好大一丛
旁边还有月季 还有栀子花
每次回家
父亲都会细细地跟我说
他最喜欢腊梅花
黄黄的花儿 像在笑的样子
我一直错过花开的时候
但我知道
那一定是我笑的样子
我有乡愁
很多人说我忘了家乡
说我没有乡愁
我说我是有乡愁的
每次归程的行李箱里
有炒米泡爆
有金牛麻花
有三伯母晒干的蕨菜
有妹妹家的干竹笋
有母亲腌的咸鱼
有父亲腌的腊肉
咸鱼和腊肉在机场被没收
我哭了
恨死机场那只嗅觉灵敏的狗
喇叭花
从宝山寺下山
沿路看到蓝紫色的喇叭花
大哥说
这些喇叭花
如果挤在一起一大片多美
我看到一朵喇叭花
在风中独自摇曳
想起
过几天我又要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