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努力地对人友好,却没能从对方那里得到预期的回应”。
“喜欢迎合、习惯讨好、过度在意,活在他人的看法和期待中”。
“过度热情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亲近他人,下意识地与别人保持距离”。
从这几段话中,你是不是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或者,身边的朋友、亲人都有过类似的表现?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提醒大家不要做“心理不健全”的人。《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反驳》一书中,探讨了很多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本书主要聚焦人类心灵中不健全的核心部分。
在这本书里,心理学家加藤谛三从“自我觉知”、“自我接纳”、“自我肯定”三个专业的心理学维度出发、用温暖疗愈的话语,帮助读者不断建立自我认同感,真正做到无条件自我接纳,开启心智成熟之旅。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你想寻求他人帮助未果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别人不帮你,或者怪别人不关心你。活在世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事情都得自己面对,自己承受,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
在生活中看过很多例子,有些女人依赖着男人的经济来源过日子,意外来临时猝不及防。某天男人背叛了女人提出离婚之后,女人一定会觉得那一刻天都塌了,突然没有了依靠,失去了经济来源,对自己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一定要对自己负责,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悲惨去同情你。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任何事情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靠谁不如靠自己,这是真理。
保持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书中原文说:“不要为了成为他人而努力,自己就是自己,无须和他人比较。只要为过好自己的人生脚踏实地地努力,便不会焦虑不安,也不会精神紧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西伯里曾说过,人类唯一的义务就是“做自己”,他还主张“此外没有任何义务,只是自以为有其他义务而已”。
不要担心别人讨厌或怨恨自己,要勇敢做自己。如果因胆怯不安,或者压抑怒气而丧失自我,便会被他人随意摆布。
而当你将不好的或者愤怒的情绪宣泄出来,也许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没关系,有失必有得,失去了一些,你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可以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也可以帮助你重新塑造自我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