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一次抢票失败了。我已经连续盯着我手机的”高铁管家”整整4天了,我从未如此热衷于一个手机软件,但是这个软件仿佛有着一种非凡的魔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因为没有它,我就没法回家过年。
而在往年的这个时候,我完全不用担心回家的情况,因为放假早,而且也没人抢票,不过真到了毕业了,工作了,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中国人一直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外国人完全无法理解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整整七天,不上班不工作,街上店铺全部关门,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我们的这种对于"年"的热情,在他们看来,这样下去人们怎么生活。
"年"这个习俗在我们很久以前就有了,古代相传有一种怪兽名字叫"年",会在大年30晚上出来残害生灵,所以每个家庭齐聚一团,通宵守岁,点上火,以此来抵御”年兽”的侵袭,假想一下,如果在大年30晚上你在外地没有回来,结果一回家发现家里全都被”年兽”给吃了,那得多糟心啊,所以古时代就有”春运”这么一说了。
时至今日,春运早就没了以前的说法,在外地忙碌了一整年的人,全都会在这几天赶回自己的家乡,因为人数太多,所以都有人戏称这是人类最大的迁徙活动,我有时候都会觉得在火车站挤来挤去的自己是东非大草原上迁徙的角马群的一员。
不过无论怎么说过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一他给了我们合家团聚的一个机会;其二他给了我们可以不用上班不用做事的正当理由;其三给了我们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催婚以及炫耀的机会。
虽然我这会是这样想,但是岁月赋予不同年代不一样的魅力,60、70年代眼中的春运可完完全全是真正的春运!
6070年代生人的童年,春运不像现在这样规模庞大,当时中国的人口流动大多是在省内完成,很少有人会到外省打工,户籍制度还紧紧地限制着人们。
所以当时的春运,最主要是走亲戚、串门,朋友之间拜个年。当时的春运现场更多地集中在汽车上,提腊肉腊鱼的,带粉丝干粮的,年货是绝对的主角。寒冬腊月,人挤人,车厢里犹如开了暖炉,你一言我一句,东家长西家短,不亦乐乎。
八九十年代,是承载6070后青春回忆的两个十年。此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和人口管控的放松,人口迁徙数量越来越大。沿海城市因为政策照顾率先发展起来,内地和西部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沿海打工闯荡。春运也开始慢慢拥挤了起来。
与大部分人对春运的抱怨不同,我是个非常喜欢在旅途的人。
因为在旅途中总是最悠闲的时候,没有工作的繁杂,也没有生活的无奈,只有一颗即将回家的愉悦的心。
我可以随意翻开一本书,肆意翻阅,也可以打开电脑,看看心仪已久的电影。
我可以随便想什么,随便做什么,总结总结2016做了些什么,2017该做什么。
想想这一年都碰见了些什么奇葩,看看我是如何把脸皮修炼得如长城一般坚实。
想想回去怎么应付爸妈的逼婚,想想怎么避开七大姑八大姨的唇枪舌剑。
甚至于我可以想想我以后升官发财了,怎么跟我对象结婚,怎么来个蜜月啥的。
有的时候旅途也会发生许多美好的...额有趣的事情。
云南的,早些年活禽什么的都能带,一老大爷拎了一个麻袋装着活物,我和同行的伙伴都好奇是啥。第二天早上四点天还没亮,大家都知道了。一只公鸡从四点到六点打了两个小时鸣。@汪溯
旁边坐了俩话唠,一路聊下来从职业祖籍教育世界形势家里有几个伯伯到邻居家的狗,这两人不去说相声太可惜了。然后,不知道怎么他们忽然把话题引向了我,坐我旁边的大叔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脑袋抽了一下,说我是个诗人,还很顺口地念了两句米哈博桥(只记得这一首一小段)。然后他们俩沉默了,感觉附近都安静了好多。。。我不知道是他们以为遇到了神经病吓到了,还是真的口水干了无话可说了。。。我也不管了,有种周星星干死了唐僧的感觉,愉快地享受起回家的旅途~话说我念诗真的很好听。@李习涛
大二从北京到长春,晚上的火车,走到葫芦岛那趟车的人都下的差不多了,斜对面还有两个阿姨,晚上两个阿姨睡不着,轮流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一类的歌,一夜无眠。@轻装旅行
上次我坐火车出差,刚好碰上旁边一大一新生看高数。高数什么的虽然知道是什么但也是忘记的差不多了。后来他又在做大物练习册,当时我就兴奋了。看到他有一道受力分析的提竟然要建坐标系,然后我就跟他说了一下解题思路,他愣是没听懂,我又给他换种方式再讲一遍,他还是没懂,然后我就自己在那里口算(没带草稿纸),他过了一会默默的把书收起来,一路上再没拿出来过!@林小胖
或许在最后想想工作人员的心酸也是可以的,体现一下高尚的节操。据新闻报道:2016年12月30日之后的火车票预期由60天缩短至30天,今年将是“史上最难春运抢票之年”。
想想艰辛的工作人员做的,或许,你也会感觉到无比幸福,至少,你不用在这个时候还在奔波,而只是看到同样一群或欣喜若狂或心事重重的脸,而不是还在辛苦的劳作。
那么,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
现在的你离家还多少公里?
车票买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