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小时候家里太缺钱了,一些小事真的记得很清楚,最近学完理财课后对于金钱的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在花钱问题上与孩儿他爹也经常发生概念上的冲突。
最近一直在想一些问题,总觉得想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不想让他重复我们的人生。今天听《穷爸爸与富爸爸》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本书了,刚听第一篇就被吸引住了,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真的对吗?从小父母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大学毕业找个稳定的工作,找个好的对象,然后结婚生子,然后再重复上一辈的过程,可是这样真的好吗?真的适应我们这个时代吗?
晚上又因为给孩子买资料的事与孩儿他爹起了争执,我认为该花,他认为浪费。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该给他花就得花,他认为长大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以后有的是机会,可是我觉得此时的拥有与以后的拥有完全概念不同。就如街上的小孩的玩具,两岁时他吵着玩,你说浪费他懂啥,六岁时他也想玩,但是已经不适合他的身高与体重了。此时此刻的享受就是此时此刻的快乐,现在十块钱的快乐可能是以后一百万也买不到的快乐。
或许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深刻,导致我现在可能就是一种补偿心理。孩儿他爹说不是孩子想要想玩,是我想玩,我想买。或许他随口一说真的说出了事实,或许就是我的逆反心理,也或者说我就是不想让儿子过小的认为家里穷买不起所以只有努力只有将就。记得写“文盲妈妈教会我的那些道理”时我曾经写到“要将就不能讲究”,同事曾经和我讨论过到底是该将就呢还是讲究呢?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我想通了,我认为应该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而不是我们只要迁就就好。
当然,孩儿他爹想的也有他的道理,现在正是用钱紧张的时候,要计划着点用,但是我想的是,既然我们还可以承受的起,为什么要让孩子想得而得不到呢?
小时候经常羡慕别人家好多好多的书好多好多的玩具,我不想儿子再重复这样的人生。
或许养育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吧!在肚子里的时候,想着只要健康就好,生下来的时候却开始了不断的比较,谁家先这了,我家还没有,人家怎么了,我家又没有,然后就开始不断的焦虑,真是一个难熬的过程。还好,儿子六岁多的现在,一直比较开朗活泼健康健谈,还好。
说到对于孩子的爱,想到朗读者里杨乃斌朗读的“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爱你。记得那天与儿子聊天,他让我陪他坐着,我说等妈妈老了,你陪不陪妈妈吃饭呢?他说“不陪”,好伤心的回答!唉,儿子就是不像姑娘嘴巴甜,但是因为他嘴不甜我就不爱他了吗?当然不会,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觉得母子一场就是最大的缘分,前几天听过一句话“我们这一代是为父母养老的最后一代,也是无人养老的最后一代”,这无疑会是事实,但是那又怎么样,现在早就不是养儿防老的时代了,我们要孩子难道不是为了陪他走这一程吗?最多不到二十年,其实现在的我已经明显的感到儿子不像以前粘我们了,他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这不正是他的进步吗?
我希望他不要再重复我们的辛苦的生活,这难道有错吗?我希望他乐观些,开朗些,不要过早的为金钱担心,所以现在买衣服买玩具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他也经常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个搭配不好看,这个我喜欢,这不就是我想要培养的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今年年后的最大的变化是他开始有金钱概念了,知道钱是好东西了,知道拿钱可以换来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也有自己的小金库了,经常兴奋的说自己是有钱人,这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以后再给他开个银行账户,让他好好学学金融知识。要不然他以前的概念就是没钱了取点不就好了,这个以后得好好教育。
我依然认为我没错,教育无小事,理财无小事。
你们觉得呢?我不断的买买买对还是他不断的省省省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