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了处暑,秋杀之气还不甚浓厚,树木也远未凋零,天地尚无消迹之相。突然迎来的绵绵秋雨,随着带走大部分盛夏酷暑的躁动,也带来了雨中暂且宁静而忧伤的心情。抬眼望去,在一层层挂在空中的白色雾纱之后,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就像是勾勒于雾纱之上或浓或淡的黑线。我独自一人坐在一处村庄院落的屋檐之下,抬头就能看到从屋檐上断断续续流下的雨滴结成的雨帘,那雨滴落在屋顶上,又顺着瓦片流下来,不争不抢,一颗一颗,排好队,一串又一串,打在眼前脚下挤着砖块倔强生长着的野草。豆大的雨滴往往先落在长得最高的那叶草之上,每打一下,草就低一下头,然后又倔强的挺起身来,每一次起身好像都比之前的身姿更加挺拔,肤色更加翠绿,表情更加骄傲。再好好看看这雨中的院落,院子的那头,突兀地留有一片茅舍,不知曾是何人所居,茅舍前巴掌大点的地里种着白菜、窝瓜还有葱。院子角落里还有两颗槐树,看似茂盛的两颗大树,在大雨中竟然也留不下一块无雨之地。我就这样看着雨、看着树,除了时不时落在身上的苍蝇外,没有什么会打扰这份清静。我真就想在这样的乡村里,伴着这绵延不绝的秋雨,享受着酷暑过后的凉爽,一直地坐下去,坐下去。
或许处暑的意义就在于此,为盛夏躁动的人心带去一份久违的宁静。就好比当下忙碌的众人,从幼学开始就为了高考这一个目标,高考之后就只剩名利这一种追求,而忽视了本应该夯实的基础。就像学术,知识,技艺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国学的作用是这一切得以正常运行的根基。像是盖房子,选择方位,材料,设计院落,用什么木做梁,用什么木建瓴,用什么砖贴墙,都是术的层面。但屋子建的再好,也是用来住人的,那么一家人在这间新屋居住的时候,伦理,礼仪,德行,处理好家人的矛盾,善待日常的生活,才是家庭和谐的根本。而这一切都是底蕴、修养、学识、文化所给予支撑的。失去这个支撑,你所过的日子不出问题纯属侥幸。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赖以谋生的手段和技术,更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眼光,有不忘的初心和不可逾越的底线,有基本的人格和起码的教养。
处暑过后是白露,白露之后是秋分,秋分之后是寒露,寒露之后是霜降,马上就是冬天了,想想在大雪严寒之下,光秃秃的梅枝上落满了雪,那可是一道非常景色,没有花开,那就让雪花成为妆点,是一种不妥协和不气馁,是一种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