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将我从各个渠道通过学习了解到的用户体验地图做一个总结,主要介绍用户体验地图不同的结构形式。
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被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咨询公司、服务行业等,作为产品设计师的我在做产品优化时经常需要使用用户体验地图工具,那么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呢?
用户体验地图是以用户视角,理解用户和产品或服务交互的一个重要设计工具,是视觉化的流程,直观展现用户达成某个目标过程中的行为流、痛点、需求、期待和整体体验。
用户体验关键词
用户视角:从用户角度,从用户真正的需求出发,通过用户数据和用户场景,还原用户使用场景而不是产品目标、KPI,或产品需求本身。
可视化:图形化的设计语言,非常直观立体清晰。
全局体验:还原用户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想法、体验感受、阶段、行为、痛点,同时深度分析发现机会点,可以一览无余的体验全流程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地图的结构
-基础结构-
阶段:用户体验地图可以分为很多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定义是通过前期做的一些准备(搜集大量的数据,用户信息和用户场景等),比如我们在使用滴滴打车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下单过程--等待司机过程--上车接受司机体验过程--下车结账付款过程。
行为:在整个上述阶段中会有很多具体的动作分解和行为。
想法:在每一个过程用户产生的想法、需求。
满意度:用户在每个阶段中的满意度,比如用户在叫车的第一个阶段时,等了很久也没有叫到车,或者叫到车了却又被取消订单了,用户很着急但是却叫不到车,那么这个时候用户的情绪不太好,满意度是比较低一些。
满意度曲线,是用户在所有阶段的一个心情情绪的变化曲线,可以很直观的反应一个产品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而曲线的波谷就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痛点:记录用户在所有阶段产生的痛点,或者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比较难受的地方。
机会点:是需要团队多人参与一起思考讨论,多方面去解决和改进的机会点方案。
用户体验地图可以很清晰直观的体现哪些地方即将需要改进,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案。
基于这个基础结构的体验地图,还会有很多地图形态。
-白板+贴纸体验地图-
上图这个体验地图就分为三个很基础的维度,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间的部分是各个阶段的触点,根据每个阶段满意程度,来形成一个情绪曲线。
优点: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快捷,非常便于各个项目组的成员参与讨论,也可以邀请用户来公司参与。
缺点:扩展性、权威性不够,内容不够丰满,不能全局整体的体现。
-车轮布局,反映产品和服务的总体体验-
优点:高度概括了整个产品服务生态的体验,上图乐高体验图,体现了上飞机前,在飞机上,下飞机后的整体体验。
缺点:扩展性、复杂性不是很强
-针对用户画像的体验地图-
这种地图是具体到了某个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可以分多种,如白领、年轻人、中老年人等等,不同的用户画像,会产生不同的用户体验地图,他们的痛点、行为路径等等都会不同,这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做一些体验地图。
-线下体验地图-
这种体验地图只有情感曲线以及下面的拍照行为,这种实地考察的拍照方式非常有带入感,在项目中比较有说服力,有些项目成员无法接触到用户,看到照片时可以明白哪些地方真的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