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姑娘最开始并不叫“漫漫”,她的小名花费了我太多的心思。
事实上,我一度给她拟了十二个小名,每一个都爱不释手,以至于陷入无望的选择恐惧之中。
所幸她爸还算个果断之人,在即将出院回家的那天晚上,他灵光一闪说,要不就叫“慢慢”吧。
出于一种古怪的默契,在七嘴八舌的评论之中,我俩把这个小名坚持了下来。
希望时光过得“慢一些”嘛。
直到满月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名字的厉害。
小姑娘生下来很瘦,体重差一点没达到5斤及格线。悉心喂养照料了一个月,满月当天去体检,一称只有6斤。还不到普通宝宝出生时的重量。
尚在baby blue里未能恢复的我忧愁地想到了小名,从此偏旁一改,就成了漫漫姑娘。
说来也神奇,成为漫漫姑娘后,小丫头的成长速度突飞猛进,小脸一天比一天圆一圈,细瘦的胳膊胖成了藕节,生长曲线甩了平均值一大截,6个月去体检,笑起来三层下巴,把医生阿姨逗得乐哈哈。
看起来长身体是没什么要担心的了,可是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每一项都要比发育手册上慢两拍。
漫漫姑娘5个月时候熟练翻身,8个月的时候刚能坐稳,12个月的时候学会了爬;虽然医生鼓励我们90%的孩子在15个月大的时候都能独自站立和走路,但是16个月的漫漫姑娘依然紧紧抓着大人的手,对独立行走很害怕。
我不是没有焦虑过。因为她出生时候体重小,还有过疑似宫内缺氧,我对她的发育节奏很在意。我也曾经试着“训练”她,可是许多人有用的训练方法,对于这个倔脾气的小妞来说,一点也不管用。
她仿佛在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计划,不动声色,不为所动,安静地进行着。
每学会一项技能,都几乎是突如其来的,前一刻还是那些毫无进度的尝试,后一刻却漫不经心地成功了——仿佛总要让你吃上一惊才肯罢休。在此之前,任何的焦虑、催促、忧愁,都最终被她证实了是无用的,以及,并没有什么必要。
是啊,并没有什么必要。就好像为了让她学会走路,从一岁开始,一直努力了五个月,相比于许多孩子甩开大人向前冲的性格,漫漫姑娘是小心的,谨慎的,即使自己已经很稳,也一定要拉着大人才敢放心走,才觉得够安全。我曾经无数次试图抽开手指,试图在草地上“放手不怕她摔跤”,试图趁她不注意跑开一点距离然后“迫使”她自己走过来。可是都失败了,她聪明到只一次就记住了大人的“伎俩”,然后就再也不让人得逞。
直到我有一天突然想通,突然觉得开始理解她,我体会到了她那份不希望放开手的心情,只是因为她觉得还准备得不够好——这份在实际行动之前反复确认以求万无一失的性格,不正是我的写照么。我的女儿,映射了我自己。这一切其实无关一个孩子的节奏和胆量,只是气质和性格罢了。
于是我再也不去尝试抽开她的手。她想去某个地方,会咿咿呀呀地找到我的手牢牢握住,然后大踏步往前冲。直到有一天晚上,她突然不需要我的鼓励和示意,就自己主动朝我走过来。
用狂喜来形容简直不为过。她是真的准备好了,头一次放开手的她走得出奇地稳,不滑倒不摔跤,起停转向自如,紧接着开始小跑,偶尔摔倒了就爬起来,一次也不哭。
我一直坚信,漫漫姑娘来到世上,是让我变得更好了。这份变好,远不止是带孩子减去的体重,和亲子时光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她的存在拓展了我人生的边界,就好像整个内心国土都变大了一样,让我看到更多,更加坦然。她就像我的分身,让我仿佛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年幼时候的自己,于是对自己的生活也想得更透彻。
信心和焦虑,是人心中的一对宿敌。对于这世上的每一个人来说,这对交战都怕是永远逃不掉。作为一个不深思熟虑会死星人,这几日因为某些契机,我又一次地思考起理想,选择,以及明知艰难的道路。我已经明白原因是因为变化太快且残酷的世界,和长久难以放弃的、也许不合时宜的愿望。
然而这个世界上的我的分身,突然放开我的手,欢快地走起路来了。她让我知道,其实我从头到尾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地、平静地、自信地等待。我想要的理想,就像自然的节律,当你不再为它忧愁的时候,才能突然悄悄绽放。
我于是又想起记忆里依稀的那首诗。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我等着你的爱慢慢成长
就像你手里的那把花
不也是四月播下的种
六月才开的吗”
谢谢你,我的漫漫姑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