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输入的学习的两个问题:
-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经常会不明白别人说什么。
- 知识的局限性,别人说的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对的。
1.每个人思维的差异性
我们学习的方式很多时候都只限于输入,比如看书、看视频、听别人说,但这些都是别人思维的表达,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都不一样,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们经常会不理解别人在说什么,而如果是看书的话,就更麻烦了,毕竟听别人说还可以问问题,看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一个人去问。
1.知识的局限性
就算我们明白输入的知识,然而知识有一个缺点,就是任何知识都会有它的局限性。有些知识只有在某个地理空间是对的,假设有一个非洲人甲,只见过非洲人,他会认为所有人都是黑皮肤的,于是他把这一点记录在书上,结果有一天另外一个非洲人乙来到了欧洲,发现是错的。还有些知识只有在某个时间范围是正确的,比如马云将他从无到有创建发展阿里巴巴的经验全部都记录下来,我们去抄袭他的经验也成功不了,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以前没人做电商,阿里巴巴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现在做电商的太多,完全抄袭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么怎么解决呢?
我们最终要的结果是把正确的知识按一定的结构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面,这些知识是为了解决真实场景下的问题。我们分两步走:
1.找到知识相关的问题去解决
有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参考它们来解决问题了,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小细节书上或许没有提到,导致我们会出错,这时候就可能需要重新输入,或是翻书,或是利用搜索引擎,经过多次试错之后,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
2.整理杂乱的知识
成功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只是会做而已,但是这些知识很乱,也许有些步骤没必要做,有些步骤有共同点,可以放到一起做,有些可以被优化,这样经过整理后的知识下次拿出来用就会方便的多,下次即使是教授给别人也没什么问题。
为什么一开始的输入很重要?
或许有人说,既然书上说得不一定对,那我们还要去看书吗?当然有必要,因为一开始的输入一般都能节省我们的时间,书上确实很多地方都不一定对,但是书中描述的东西毕竟是别人的成功的经验,我们大部分情况可以认为书中知识的框架是没问题的,跟着框架走,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总结
总之,好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输入,实践,知识整理。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才能真正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