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拖延心理学》写到,很多人拖延的原因是“追求完美”,这么说实在是太善待拖延症患者了。还是魏书生老师说的更准确,“大事做不来,小时不肯做;元帅当不成,不肯当士兵。”
自己喜欢读书,又擅长讲课,这给我带来很多收获和成就感,也给我带来一些副作用。讲出来很容易,但是做出来不容易,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历练和调整。
这些年自己的脾气变的有些浮躁和易怒,认真反省发现跟自己擅长的“学习”和“演讲”关系很大。第一、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又没做,或是团队、家人没按照“知道”的方式做,就不淡定;第二、在舞台上,太容易得到超越自身价值的光环和拥簇,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这么厉害。夜深人静独自思考的时候,这两点想的很清楚,但改变不容易。这时候又进入上面所讲的循环“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没做或没做到”,引发内心更大的焦虑和烦躁!
前段时间有两本书对我影响挺大,《扫除道》和《叠被子》,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专心把一件“小事”给做好,然后在这件小事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影响力。应了那句著名的鸡汤“自己改变了,世界就变了”!
我找到了下手的方向,于是开始做了几个小的改变,对自己和家庭的改变是显著的。
1.正能量早起。这个活动参加了60多天,每天6点前起床,在平台上发一张照片和一句话,发现一天心情都很好,深刻体会到“一日之际在于晨”的感受,我决定把这样的“图文”引导方式加到我组织开发的育儿小程序2.0版本里,引导正能量。
2.叠被子。这个行为到现在为止,坚持了一个多月,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的叠被子,那个过程自己的感受就是不一样,有一个“认认真真”的开始,哪怕是一件小事。这件事目前还没有对家人产生实质的行动影响,但是最自己影响很大,每天下班都会习惯的把办公桌收拾的干净整洁,也开始自己收拾客厅了,开始主动参与更多的家务了,而且发现做家务是修炼人的感恩心和谦卑心很好的途径,这种感受比看书和听课带来的收获大很多。
3.收拾客厅。整洁的环境对人的心情影响很大,五六年前我就系统的看过《断舍离》、《扫除力》、《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书,深深知道干净整洁的环境对个人心情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但是自己却“懒于执行”,因为太喜欢读书和从书中获得知识的那种浅层获得感了,还没来得及执行就去看其他的新书了,然后把执行的任务交给爱人,做的不够好就容易引发内心的不满和烦躁,这真是个坏循环!因为叠被子习惯带来的好感受,不知不觉就开始了“收拾客厅”的习惯,只要看到孩子的衣物、图书、玩具堆在地上,不说话,直接动手收拾,放到该放的位置。这个行为自己做了没多久,爱人和孩子就主动参与进来了,比以前说了无数次的效果都要好,小惊喜,更坚定了“少说多做”、“小事入手”的信心。
4.协助孩子养成习惯的打卡。这个小程序是我组织开发的,已经坚持实践了两个多月,现在有几万个家庭参与体验,活跃度还不是很好。一开始效果一般,后来效果越来越显著,跟家人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共识越来越多,也能看到孩子的进步。昨天的日记“一日之计在于晨”已经写过,就不多说了。自己做好了,再去讲给成千上万家长听,内心更有力量。
5.每天写日记。这个习惯曾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多年前为了锻炼自己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开始坚持在qq空间写读书笔记和思考日记,三年多写了600多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基本放弃了qq软件,也把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给丢了,可惜。魏书生老师给儿子从五岁开始坚持写日记,大学前魏星写了一本书《魏星日记》,买回来跟女儿一起读,收获很大,开始我俩每天写日记,有空一起读,快了而有意义。
前天去浙江萤火虫教育集团举办的“2018家庭教育峰会”讲课,遇到了同是演讲嘉宾“厚叔”,他自言在儿子初中前自己完全是假爸爸,后来发现儿子学习跟不上,自己又不是很懂改如何辅导,于是就专注一个点做了一件小事,每天早晨起来带儿子一起爬山打水,为了训练孩子的意志力。这一件小事坚持了好多年,孩子改变很大,成绩蹭蹭上涨,慢慢来陆续有家长把孩子送过来跟他们爷儿俩一起上上打水,后来有20多个孩子一起参与这个行动,这群孩子不仅锻炼的毅力和体能,还建立了很深的友谊,赞!
坚持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养成好习惯,对自己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力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