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怎样呢?”天然望着晓彤问道!
晓彤笑着说:“阮家享庄到了,回头我再讲给你们听。”
一条河沟,河沟的上面有一座石桥,走过石桥,一处宽广的平地上建着一座祠堂,“枞阳阮氏宗祠”。
祠堂的规模不大,在祠堂的左侧有一栋屋,门外挂着“枞阳阮鄂文化研究会”的牌子。
从阮氏祠堂前走过,一条机耕路斜斜地向着山坡上延伸着。走了不一会儿,在眼前的平冈上,一座石制的牌坊竖立着,通过石制牌坊的门洞望去,一座宏大的墓园从山坡上一直平铺向石制的牌坊。
“这就是阮鄂墓!”晓彤转身对着大家说道。
阮 峰(1539--1567),讳鄂,字应荐,明文学家、戏剧家阮大铖曾祖父。明嘉靖进士,因御倭有功,三奉敕奖。卒后明皇赐祭葬,赠通议大夫,追谥忠定公封号。
墓地依山而筑,坐南朝北,面积1080平方米,墓前有60米的神道,两侧立石马、石狮、石翁仲、石羊等。前有石望柱和石碑,碑文清晰。墓前石刻,雕工精细,古朴浑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阮鄂墓是他与父亲、哥哥三个人的合葬墓。”晓彤说完便带着大家走过石制牌坊,进了阮鄂墓园。
走过牌坊,墓园里,前面两边竖着一方方御制的大石碑,台阶之上,墓道两旁,文臣武将、石牛、石马、石狮、石象、石羊分列两旁。
再上台阶之上,三个大塚,果然是三人的合墓。只是墓园后墙的碑上写着阮鄂墓。
整个墓园碑台、石像、汉白玉石刻精湛,显示了明朝御葬的一种最高规格。
离开墓园的时候,晓彤对着郑扬说道:“阮鄂墓现在是国保文物单位了。”
顺着机耕路,走过阮氏宗祠门前,从石桥上过来,道路的一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用红漆写着:“阮家享庄”。
晓彤用手指了指路边的坡下说道:“那里有藕山阮氏一世祖阮况阮枞江的墓”。
枞阳的𠙶山北麓有一处地方叫阮家享庄,阮家享庄的名字应该来源于唐朝镇江南大将军阮公枞江于枞阳剿匪,因爱枞阳𠙶山山水宜人,遂定住𠙶山,子孙延续而建的阮家宗祠。
古来祭祀,在民间百姓的祖源会建有宗祠,那是家族的总祠,而子孙支脉繁衍,迁徙他乡,山高路远,便不能常回祖源的宗祠祭祀了,便在自己的迁徙地建了一座宗祠,这便是享堂。
阮家享庄是枞阳𠙶山阮姓继阮枞江公后,在亨堂周围所有的阮姓人家的集居地。
几个人从写着阮家享庄的巨石旁走向坡底,唐镇江南大将军阮枞江公之墓就塟在阮家享庄的前边路旁,墓前的龟趺驮碑相隔千年依然屹立着,碑上铭刻着:“唐镇江南大将军枞江阮公之墓”。
看完阮枞江墓,重新回到公路上,郑扬向着晓彤问道:“接下来我们在枞阳哪里去玩?”
这时天然拿出手机道:“我们去黄公山玩吧!你看这百度上有欧阳松风写的《黄公山照妖镜的传说》很好的!”天然说完便把在手机上找到的文章分享给了大家。
大家纷纷拿出了手机,读着天然分享来的文章:
在枞阳雨坛境内有一座山,因山势很高,当地人称为高山,山上有一座黄公祠。
明朝初,洪武皇帝后,朱允文继位,燕王朱棣夺权,其时,黄观于安庆搬兵勤王,得信允文帝自焚,大明易主,乃于池州太子矶投江。其妻翁氏携二女于金陵投江,江水漂流,将黄观与翁氏母女尸体浮于枞阳铁板洲外江岸,当地百姓感念黄观忠烈,乃将其夫妻及二女之尸体赞在连城山上,并立庙以祭,谁知一夜大风,将黄观夫妻及女儿尸体刮飞向雨坛的高山之巅。
黄公祠原来有三进,一进大殿,二进供黄公塑像,三进供黄公夫人翁氏及二女塑像。黄公祠自明以来,有圣旨勅封碑刻,有文人骚客敬仰碑刻,有达官贵人盛赞碑刻,也有当地百姓捐供碑刻。山上水塘清波,古井苍苔,坡上翠竹青松,茶园清香,一棵桂花树历几百年风雨,许多野蔷薇红艳艳点染春天。好一处幽境,黄忠烈公的名字与高山相辉!
黄公山上有一处地方,一方巨岩,碎岩前有巨石,石面光洁如镜,只可惜在那巨石的镜面上有一道裂痕,破坏了镜子的原有形象。这里就是黄公山的照妖镜,照妖镜在当地流传着一段故事。
话说在很远的年代,黄公山还叫着高山的时候,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五华山。明朝初年,黄观夫妻忠贞节烈,葬于高山之巅,并建黄公祠,黄公被封为五华山山神。仙界赐予一面照妖镜立于黄公山山崖间,保佑一方平安。那照妖镜不仅有照妖镇邪的本事,还可照出人世的过去和未来,荣华富贵和贫困潦倒。
在黄公山下有一户富贵人家,家中有一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因家中富裕,父母对女儿百般娇爱,让女儿养成了许多的不好习惯。佛语说:“你今日的因,便是你来世的果。”那富户人家买了一个丫环服侍女儿,丫环小心殷勤地服侍着小姐,却常常的被小姐打骂。骂着丫环:“你今生是丫环,来生还会是丫环,我今生是小姐,来生还是小姐。”
这一天,小姐和丫环一起上黄公山上的黄公祠烧香拜佛,小姐光着手一样东西没拿,丫环身上背着,手里拎着。到黄公祠烧香拜佛后,小姐要在山上玩耍,丫环只好放了手中东西,陪着小姐在山上玩着。她们玩了许多景致,最后来到一块巨石前,碎岩之上一块巨石,巨石的一面光洁如镜,丫环怕小姐跌倒,先探路到巨石的光洁如镜的一面。
丫环站在那光洁如镜的巨石前,伸手拂去石面的灰尘,瞬间,蓝天白云,群峰入画,镜中映着周围的景色,丫环好奇地伸头向石镜中望去。只见镜中的丫环幻入梦境般,一阵烟云,岁月更换,一幕幕来世的红尘镜象里,丫环出生在一户大户人家,锦衣玉食,丫环仆人成群。看着石镜中的来生景象,丫环高兴地大声喊到:“小姐!小姐!你快来看看,我的来生是小姐!”
小姐走近石镜,看见丫环的来世比自己的今生还富贵!心中很不高兴,一把推开丫环,说:“我的来世一定比你好!”
小姐推开丫环后,站在石镜前,伸着头望向石镜。镜中映出小姐的形象,一阵风云变化,小姐看见自己的来世投胎在一处乡村的农家院中,院中的猪圈里一只老母猪正在生产,七八只小猪出来后,小姐投胎为一只小母猪,屁股上还留着自己身上也有的胎记。
“啊!不是这样的!”小姐惊吓羞愤地大喊一声晕了过去。丫环赶紧过来扶起小姐,眼角的余光里,石镜中的一只老母猪,屁股上长着和小姐屁股上一样的胎记,正扭扭捏捏地走在乡间路上,几只小猪跟在老母猪的屁股后边嗯呢嗯呢地叫着。
过了一会儿,小姐悠悠地回过气来,想着刚才在石镜中看见的自己来世景象,万分的不相信,便再次地伸头望石镜中看去。石镜中长大的母猪,那如自己胎记的记号清楚地印在猪的屁股上。小姐眼泪象断线的珍珠般流了下来,趁丫环没注意,小姐一头撞向了石镜,殷红的血流向巨石,浸进了石镜的镜面。
此时,九重天上值日星官正站在南天门前寻视人间,望见黄公山上的照妖镜前,丫环小姐窥视自己来世,小姐触镜而死的经过,不敢待慢,报向玉帝,玉帝闻报,心想这还了得,要是人间的人们个个都去照妖镜前窥视自己的来世,不好的都撞岩而死,那还不乱了世道。便命雷公电母毁了黄公山的照妖镜,一阵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夹着响雷劈向黄公山上的照妖镜!将巨石上的镜面劈得碎裂两半。
今天,你若去黄公山上,寻找到那碎岩上的巨石时,那碎裂了的照妖镜的镜面中,再也照不出你的来世今生了!
晓彤见大家都在看欧阳松风写的《黄公山的传说》,便说道:“黄公山我们过两天再去玩,藕山离青山很近,我们先去青山玩一下吧!”
大家将文章看完,本来是想立即就去雨坛的黄公山去玩的,听了晓彤的话,想想也对,毕竟青山离藕山很近的,便向晓彤问道:“晓彤!青山上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晓彤说道:“从藕山沿江堤走石矶头,过了麦园村,走何家祠堂过去就到青山石屋寺了,青山石屋寺很好玩的。”
郑扬在晓彤的指点下,开着汽车出了藕山,左转向长江大堤,上大堤右转,汽车开了一会儿,一座跨江大桥横在长江之上。
那大桥应该是新建的大桥,斜拉索从主桥柱上似琴弦般拉下,那主桥柱的造型是一个双手合什的佛手一样,显得特别的美,特别的有禅意。
晓彤告诉大家:“这是池州大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济祁高速)跨越长江的关键性工程。路线起自铜陵市枞阳县会宫,接建设中的北沿江高速公路,过江后下穿已经通车的宁安城际铁路,再跨越秋浦河,止于池州市殷家汇,接南沿江高速公路,全长约41.026公里。其中,主桥长5.818公里,主通航孔桥采用主跨828米的不对称混合梁双塔斜拉桥方案。过江大桥、引桥及接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其余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
“好美的池州大桥!几个人让郑扬将车停了,纷纷地走出汽车在大桥下面照着像。”
约有半个小时,汽车继续向前开着,在永登闸转向石矶头街,石矶头上的老街基本上被折建改造了,再也找不到一些些古旧的影子。
在荷叶田田景区,由于公路两边的水塘里的水车没有旋转,空旷的广场上也没有些景致,几个人便没有下车玩了。
晓彤告诉大家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庙叫宝莲庵,问大家要不要玩一下。
郑扬开着车子,一边看路一边说道:“既然顺路,就看一下吧!”
晓彤听了郑扬的话,便指点着汽车在前面的路上左转向着江边方向,不远右转,一会儿便到了宝莲庵。
宝莲庵,石矶头钱家麦元始祖如岳公(武肃王廿二世孙)“坐虎观江”陵地叫老虎山的南麓东侧。
这里风景如画:幽静的佛庙前是一片秀美的田园风光。山岚丘间,青松翠竹,绕庙抱庵;佛香烟火,终年冉冉。每逢节假,香客如云,远近游客,纷至沓来。宝莲庵,这座承载着数百历史文化的古庙,始建于清顺治乙酉年间(1645年前后),迄今已有370年了。
初为钱麦元宗庄觉寰公家庙,其曾孙钱彭源年仅24岁中进士,官四川苍溪县令。公,谨遵祖训,清正廉明,励精图治,造福于民,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痛哉惜哉。其伯兄浚城公夫妇同生于顺治辛丑年,得一子,幼年早殇,恸痛之极。后育二女,遂入庵堂,吃斋修行。尔后不久,又同年逝去,乡人称奇。
乾隆戊午(1738)合葬于庵庙右,所遗二女,由三弟江都夫妇抚养成人。长女嫁举人吴凡仲,幼女嫁州同知(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省辖市二把手)王沛远。
同知夫妇,时刻怀念岳父岳母,时时惦念着庵墓香火能否正常为继。便拿出自己的俸银,命子燕词专程赴宝莲庵省祭外公外婆,并为庵堂墓场添买山场田地,以资久远祭奉,并刻“ 王氏置祭外祖公墓田碑 ”一块,该石刻现存庵东侧。
乾隆廿十年(1755),宝莲佛庵山场田地遭侵占,朝廷相关署衙综合各地类似情况,上奏皇帝。丙戌年(1766)三月十四日,乾隆降旨恩准:“依议,钦此。”是年九月,圣旨颁发,施主王衍左、方德光依据宝莲庵住僧“松彻”所存历年契据,刻“遵示勒碑”一块,详记本庵原有香灯田、茶园山地及所置田产具体情况,碑首冠以“圣旨”醒目二字。其碑刻亦保存在庵内。
下车后,宝莲庵前坡上一棵粗大的古朴树浓荫蔽日,几个人从坡上走向宝莲庵。
宝莲庵里的三间五进大庙,后一进大庙依山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两间庙堂间,院中一棵古老的罗汉松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听主持师傅说这棵罗汉松是麦园有名的钱澄之亲手所植,踞今天已经有五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