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我妈妈那边有七个兄妹,也算是一个大家族了,更别说加上我们这一辈,甚至是下一辈的人了,记得外婆还在的时候,我们家里的人每年至少会有一次大的聚会,所有人都会到外婆家里,大家从早一直聚到晚,从餐桌上的聊天侃地,再到牌桌上的互相厮杀,到最后离别时的家长里短。亲情,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却又温暖人心,有事时一定叫上我帮忙,无事时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像朋友,却比朋友多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多乐亲近。
后来外婆去世,所有人都来了,但从此以后,每年的全家人的聚会,变成了两三家人的聚餐,各种纪念日,甚至包括外婆的忌日都很少联系了,经常联系的也只有那几家住的比较近的了,有一次我和我哥(我妈姐姐的儿子)出去喝酒,喝的有点多,就一直在聊家人,母辈那一辈都很好,到我们这辈,就我们两经常联系,关系一代比一代疏远。我突然想到,我们亲戚天各一方,散落各地,是不是意味着以后聚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少,原本很亲密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淡薄,当有一天我们父母那一辈也不在了,我自己的家人们困在城市的小方格中,家乡是不是会成为回想中的故乡,想到此,突然生出一种无处立足的无力感。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其实转念一想,至少我还有我的家人,家和家人才是我们寄托心灵的地方,以前看《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位养蜂人,带着妻子四处流浪,不过是因为妻子在身边,那么天涯就是他们自由的家乡。《那山那人那狗》里有句台词,很是喜欢“人活着,就应该有个盼头和念想”,对于绝大数中国人来说,家就是我们的盼头,家人就是我们的念想,多少人年过半百,还在外务工,无非是想挣点钱补贴家用,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有多少人,生着病,也要坚持岗位,无非是为了那点全勤奖可以为自己家人吃上更好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拼死拼活上班,甚至兼职不断,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儿女少一点负担。
有多少次,我们被生活打的狼狈不堪时,被生活压榨到绝望时,想要放弃,想要休息时,我们却不得不要紧牙关,吞下血泪,埋头苦干。我们就是这样窝囊的活着,因为我们知道“窝囊”的意义,我们在外吃的每一份苦,受过每一份委屈,都能变成家人身上每一件新衣服,每一顿好饭,都能让这个家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至少我们足够幸运,即便无处可去,我们还能回家;即便一无所有,我们还有家人。
“吾心安处,便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