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课堂实录
吟咏入境,与词人相遇——协音律
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说它新,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入选咱们人教版的教材,而且它原来出现在高中语文必背的古诗文中,但我相信,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将它读通读透,大家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老师:相当自信,太好了。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这是一首?
学生:词。
老师:那《渔家傲》是?
学生:词牌名。
老师:有没有题目?
(学生有不同意见)
老师:有的同学说没有,有的同学说是天接云涛连晓雾,其实当一首词没有赋予它题目的时候,我们通常可以用它的首句来做他的题目,这一首词,我们可以说是《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我们下学期将要学到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那么这首词的作者是?
学生:李清照。
老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学生:李清照是宋代词人,她的作品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在北宋时期,作品大多比较欢快,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后期她的词风改变为凄惨凄凉。
老师:寥寥数语就介绍了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的不同。
学生:李清照还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老师:没错,她被誉为婉约词宗。其实,李清照还有一个身份,她还是一个文学评论家,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词论》,她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认为词和诗是不一样的,她系统地阐述了好词的几大标准,其中有三点非常重要,分别是协音律、重铺陈、有情致。简单介绍一下,协音律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重铺陈提出了把事、情、景等被言说的内容铺展开来进行充分周到的叙说。有情致,顾名思义就是要表达词人的情感和志趣。那我们今天就从她好词的这三个标准来品读这首《渔家傲》。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4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来读一读这首词,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诵读《渔家傲》)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词)
老师:非常流畅,但是有一点点紧张,读错了一个“举”字,以及“闻天语”,还有一个字比较关键,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学生:转(zhuàn)。
老师:它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旋转的时候,它读转(zhuàn),表示转弯的时候,他读转(zhuǎn),那么在这里读转(zhuàn)。还有刚才同学提示了一个字,“嗟”,也是一个生字,它什么意思?
学生:叹息。
老师:还有一个生字,他读得非常准确,谩,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空、徒然。
老师:好。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读出节奏的变化?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停顿上的处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老师:这位同学读得情真意切,她不仅仅做了简单的四三节奏的处理,而且还有不一样的重音和停顿,尤其是这两句,我注意到,虽然这两句字数一样,但这位同学根据词义的不同在停顿上做了处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闻/天语,起。
学生: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老师:诗词就该这样美美地读,将诗词的音韵美读出来。刚刚说到的协音律,不仅仅只是读出节奏,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一种诵读方式,叫吟诵,它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我来为大家吟诵这首词,你们注意一下,我标红字的部分,在吟诵的过程中做了怎样的处理,我打破折号之前的字又做了怎样的处理?
(教师吟诵)
老师:大家发现红色字部分。
学生:短促、轻声。
老师:那么带破折号的字呢?
学生:延长尾音。
老师:大家一下子找到了规律。那我们试着,跟我一起吟诵一下,好不好?
(学生轻声吟诵)
老师:非常有悟性,下面一遍交给你们自己完成了。请起立,最好能够投入一点,带上动作。
老师: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老师:渔家傲,起。
学生:学生吟诵。
老师:好了,请坐,给自己一点掌声,太了不起了,第一次接触,就已经像模像样了。
联想入境,与词人同行——重铺陈
其实我相信古人也跟你们一样,也是这样和着乐曲轻轻吟诵的,只见有些词适合关西大汉,手执铁板,来演唱,有些词适合17、8岁的小女孩,拿着红牙板来演唱,前者是属于豪放派的词,那么后者是属于?
学生:婉约派。
老师:那你们刚才通过吟诵,你们觉得这首词是什么风格?
学生:豪放派。
老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学生:九万里风鹏正举。
老师:一下子说九万里风,鹏是什么样子?我们看看能不能把《逍遥谣》里鹏的那几句读一读?
学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老师:你看这是这鹏,翅膀击水,就掀起三千里的波浪,想想看,这是何等豪迈的景象,正是这些景物带给我们这种豪迈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看看李清照在词中又铺陈了哪些类似的景物呢?能让你读中这种豪迈之感?把它们圈出来。好,同学们找得差不多了,谁来说说看,你找到了。
学生:我找到了,是第一句的天接云涛。
老师:什么样的云涛?直接按照原文,怎么样的云涛?换一个位置,天接就是个?
学生:接天的。
老师:对,就是接天的云涛,很好,请坐下。还有什么?
学生:我找到的是星河欲转千帆舞。
老师:千帆,哪个数字特别关键?
学生:千。
老师:千,数字之多,群象显其豪迈,还有呢?一个个地说。
学生:我找到的是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三山。
老师:三山,词中注释说是哪里呢?
学生:蓬莱,方丈,瀛洲。
老师:三座仙山,好,请坐。
学生:我找的是帝所。
老师:帝所指的是?
学生:天帝居住的地方。
老师:宏伟的天宫,还有呢?
学生:星河。
老师:星河,连缀成河的星星。还有吗?白茫茫一片的?
学生:晓雾。
老师:这些景象除了带给我们豪迈之感,还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梦幻。
老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词中的哪个字是关键?
学生:梦。
老师:所以这是一首?
学生:记梦之作。
老师:所以景是梦中的景,人也是梦中的人。李清照到底为我们铺叙了一个怎样的梦呢?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下,任选一句词进行品析,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品析词的方法,一种叫联想想象,大家可以通过化词为文的方式,把这一句中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第二种叫咬文嚼字,你可以任选一句词,抓住词中的关键字进行品析,品读文字背后深层的含义。第三种是联系比较,看看你们之前有没有读过或者学过哪些诗句跟它有联系?清楚了吗?5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之后,一位成员汇报,一位成员板书你们的关键词,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老师:我们来看一下范例,回答尽量用完整的语句:我们组认为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梦,我们是通过天接云涛连晓雾这一句品析到的,我们运用了咬文嚼字的方式,认为接和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烟雾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
老师: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
老师:好,时间到。同学们刚才思维在一起碰撞,绽放出许多智慧火花,下面就请各组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学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凄凉的梦,因为这一句中,李清照用了“谩”和“嗟”体现了自己怀才不遇,郁闷至极。
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有没有哪个组的同学再展开来说说?
学生:我要补充的是“路长”和“日暮”,我从这两个词体会出词人的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学生:因为当时李清照被迫南渡,在南渡的过程当中,丈夫去世了,国家也将要灭亡了。
老师:你是联系了写作背景,感受到这种孤独无依的感觉。那么看到日暮,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太阳落山。
学生:黄昏。
老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一种……
学生:韶华已逝的凄凉感。
老师:很好,大家的感受力很强。从“日暮”我们还能想到了一句诗。
学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老师:结合背景说说看。
学生:李清照这时被迫远离了家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看到“日暮”会叹息。
老师:刚才还有同学说到这个“谩”字,有惊人句不好吗?杜甫都说了,语不惊人死不休。
学生:诗中有惊人句固然好,但纵使诗句能使人惊艳,也改变不了北宋消亡的事实,也能表达出李清照无力回天的一种忧愁。
老师:国破家亡了,我再有才华,又有何用?还有吗?
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作者纵有如此才华,但是却不被重用。
老师:是啊,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说得真好。刚才同学们从日暮、嗟、谩,品味出这种凄凉的感觉,很不容易了!还有没有别的角度?
学生:我认为这是一个豪迈的梦,然后首先我是从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读到的。九万这个数字很庞大,很大气。鹏,是一种大鸟,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鹏程万里,形容有远大的志向,作者借大鹏来抒发自己渴望有所作为的豪迈气概。
体悟入境,与词人相知——有情致
老师:这个组的发言很完整,品析也很到位。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两组同学呈现出来的两个词,矛不矛盾?
学生:矛盾。
老师:奇怪吗?
学生:不奇怪。
老师:为什么不奇怪,谁来说说看。
学生:我觉得这两个词的不同是因为我们所站的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来的那种结论就会不一样。
老师:什么样的角度?
学生:有些是从诗的角度出发,有些是从她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出发。
老师:所以站在作者亲身经历的角度来观察的,大家会觉得
学生:很凄凉。
老师:这是她的?
学生:现实。
老师:很好,那豪迈的感觉怎么来的?
学生:在梦中。
老师:是啊,李清照只有在梦中才能够豪迈一回。只有在梦中,她才会遇到和蔼的天帝;只有在梦中,她才有机会诉说心中的委屈;也只有在梦中,才有这样施展才华的可能。这就是现实和梦境的冲突,所以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而这首词也是李清照唯一的一首豪迈词,回到现实当中,她就只能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以当我们读到“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时候,我们还能像之前那样豪迈吗?
学生:不能。
老师:那应该怎么处理?联系一下现实。
学生:无奈、忧愁、平缓。
老师:我们试着来读一读这两句。
学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老师:尝试一下,在读这两句之前,先叹息一下,再读。
学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老师:很好。确实,古代求仕不济的文人、怀才不遇的志士,往往用梦来排遣心头的孤寂;但是,还有一些文人不管现实何等残酷,前途怎样渺茫,都依然拥有理想之梦,李白可以在梦中飞渡地域辽阔的吴越,辛弃疾亦能梦回吹角连营。那么李清照呢?
学生:她在梦中也有豪迈之情,也有想追求的理想,她还想乘风飞到三山去。
老师:三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请大家充分地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你觉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我认为三山是一个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摆脱世俗的地方,也是诗人所向往,与现实相反的一个地方。
老师:就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三山这个地方。还有吗?
学生:我认为三山是一个作者想象中的山,那里如仙境一般,而且没有人间的黑暗腐朽、勾心斗角,没有生灵涂炭、家破人亡,那里幸福美满,李清照可以用她的爱去温暖别人的心,是令人向往的一个归宿,是可遇不可求的。
老师:是啊,李清照在现实所受的那些苦难,在那里便会消失殆尽,多么温暖的所在!
学生:我认为除此之外,三山还应该是没有贫富贵贱之分,男女之别,人人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老师:你描绘的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尤其是没有男女之别,女人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学生们的描绘中,我觉得三山不仅仅是一个平等、和谐、自由、快乐、幸福的所在,简直就是我们的理想社会了。那么面对这样令人向往的地方,李清照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学生: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老师:对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还不够。九万里风鹏正举,起。
学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老师:气势很好。但是对这么美好的地方,你们还不是那么迫不及待,这样,大家尝试着连读两遍风休住,语速稍微再快一点点,看看能不能找到感觉。九万里风鹏正举,起。
学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风休住,蓬舟正取三山去!
老师:那种急切的感觉有了,那把它去掉一个,还能不能读出来?
学生:能。
老师:能,好,我们再试试。九万里风鹏正举,起。
学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老师:真好!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同学们,你们能看到这一点,可谓是李清照的知音啊。
现在我希望大家能够穿越时空,跟李清照进行一场世纪对话。身处新时代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可以先写一写。好,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我想对词人说,易安啊,你国破家亡,一生坎坷,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但你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留予后人的是一首首锦绣诗篇。
老师:一生坎坷,却赠与后人温暖,你的文字多么有温度啊。
学生:你的词虽凄美,却仍保持积极的内涵;你的内心愁苦,却没有完全被蒙蔽,依然保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师:真好,我希望他这句话与我们在场的各位同学共勉。同学们,我也有几句话想对易安说:
我坐在你斑驳的流年里,
读你词韵中深浅的纹路。
你忧郁的样子,
瘦成了东篱的黄花。
那一剪孱弱纤秀的身影,
裹着齐州章丘的风霜,
怀着那一腔浩然的正气,
挥笔写就铿锵的悲壮。
回眸千年,易安不易。
历经沧桑的你,
却用生花妙笔在漫漫长夜里,
点亮一盏孤灯,
照样后世的心灵。
愿这星星之火,
常在你我心中!
老师:今天,我们从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三方面品读了这首《渔家傲》,感受到李清照于哀怨缠绵之中书就的真情大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她的理解与崇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词。
学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老师:好,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老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