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看了不下数十遍电视剧版《西游记》,剧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也早已深入我心。他睿智勇敢,临危不乱,心思细腻,虽然叛逆,但却能尊师重道,不畏困难一路保唐僧前往西天拜见如来,求得救苦救难的大乘佛法真经,这是一个过程艰辛但结局美好的童话故事。
最近闲着无聊,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拜读了《西游记》的原著,才发现实际的西游记并不似电视剧中刻画的那样美好,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有所颠覆。
今天,我就想小谈一下电视剧与原著中孙悟空的形象存在出入的几个地方。
1、美猴王并不美
猴哥的外貌,虽说不是奇丑无比,但也绝不像86版电视剧描绘的那样威风凛凛,潇洒霸气。原著中多次提到孙悟空外貌特点,比较清晰的有几处,如:
第2回,学艺时。原文: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
第21回中写道:那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猥,面容赢瘦,不满四尺。笑道:“可怜!可怜!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骷髅的病鬼!”
第36回,宝林寺的僧官看到他“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
文中类似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可怜猴哥几乎每次遇到妖怪都要被嘲笑一番(心疼一下猴哥)。
简单总结一下,猴哥的外貌就是矮小、脸凹、嘴尖、牙暴。根据原著的描写,倒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形象和原著比较符合。
2、猴哥佛法境界高
从所周知,唐僧是唐皇李世民钦点去往西天大雷音寺,拜如来,取真经的得道高僧。按理说佛性应该相当高,但在原著中并非如此,多少次他面对艰难困苦,茫然不知所措时,都喜欢怨天尤人,唠叨指责。而我们的猴哥却总在师父抱怨的时候,淡然的道出一两句佛性甚高的人生哲理,比如:
第23回中描写到:正走处,不觉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
第24回,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第43回,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看看,猴哥的话,是不是读来有种让人灵台澄明,身心顿悟之感。
3、本领未必太高强
不知大家看86版《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记住一个情节:孙悟空大闹天宫,扰得天界众神难安,最后玉帝趴在桌子底下,伸手招唤如来佛祖帮忙降伏大圣,这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玉帝,作为天界最高的统治者,却被齐天大圣欺负得狼狈不堪,反衬出了孙悟空本领之高强。但我从原著中了解到的是,猴哥并不像电视剧所刻画的那样能打。他的战斗力在天界的排名也不会太高。其所谓的大闹天宫,也不过是醉酒、偷桃、偷丹而已,打败的几个天界神将也是不太入流的,而将玉帝打得钻到桌子下面之类的场景更是不可能发生。
事实上,猴哥在与二郎神交手的过程中,就一直处于下风。比如,他跟二郎神激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三百回合后败逃。逃跑过程中他尽全力施展七十二变,但无奈每一变都被二郎神设法破解。这点猴哥自己在第63回中自己也承认了:“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二郎神),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他这话是对八戒说的,堂堂齐天大圣,还要等八戒通报二郎神后才敢前去进拜,可见他内心对二郎神是心服口服的。
还有,在取经途中虽然一路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蒂、四职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相助,但猴哥还是多次被妖怪欺负得无助垂泪,只能跑去天界或西天四处搬救兵。
由此可见,孙悟空的本领虽是高强,但并非是天下无敌。
原著中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极为复杂,有刻画其高大阳光的一面,也有软弱阴暗的一面。86版电视剧,作为一部老少皆宜的影视作品,肩负谢对广大电视群众的教导作用,当然要注意摒弃一些阴暗的,不符合主旋律的情节,多宣扬一些正面积极的人物形象。但无论如何,电视剧中显现出来猴哥睿智勇敢、心思慎密、有情有义等特点还是比较符合原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