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的几部社科类读物,《下流社会》及《低欲望社会》,单独提出“低欲望社会”这个概念的大前研一为日本代表人物,曾任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MIT经济学家,虽然外界对日本的评价是“失去的20年”,其实依然是国富民强的发达国家典范。
当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希望,当佛系青年当道,剩男剩女比例上升并逐渐成为都市主流,未来在哪里,如何摆脱低欲望魔咒。
文章的局限性在::1、只阐述日本经济及国民心理变化,与我们国家当下年轻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2、作者站在服务统治阶级的立场感慨年轻人为何如此不愿奋斗,而忽略了社会分化及文化影响;3、另外作者个别措施论点相对主观,仅做参考。
20世纪的日本经济政策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无效?因为高欲望社会正在向低欲望社会过渡。
高欲望社会特征:
30岁的年轻人在世界各地猎奇,充满冒险体验精神,崇拜成功人士与企业家;
50岁的老人开心的出入酒吧娱乐场所,用一辈子继续尽情享受人生。
低欲望社会特征:
30岁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子,不再热衷于买买买,极简主义,低碳环保;
60岁的老人养着像猫一样的狗狗,种植花草,在电视剧前孤独的等待人生的终结。
如今很多日本年轻人毕业后的足迹鲜有超出自己5KM生活范围的,如“御宅族“、“草食系”。很多日本老人普遍富裕,会抱着3500万日币(100日币约6元人民币)----即200多万人民币的积蓄进入坟墓,而最豪华的葬礼,只需要70万日币。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25年,任何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整个社会进入"低欲望"状态。而事实上其根本原因在于年轻国民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从而选择只存钱不花钱,老人为养老导致高储蓄率,从而经济长期低迷。
少子化老龄化只是问题的表面,其根源是国民缺乏安全感,对未知充满焦虑。政府、企业、个人在这愈演愈烈的消费低迷中,需作出相应的改变。
可是不知为何,撇开国家及企业所需做的努力不说,因为显得有些乌托邦。但是个人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所做的事情还是值得参考的,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理财,在通货膨胀下,有用的资金都贬值损失,金融知识很有必要;转变观念 发展兴趣 享受生活,尽量在年轻时候多尝试,多拥有个人爱好,越多越好,这样整个老年时期就不会孤独无聊。
4×5=20的兴趣清单”即把兴趣分为4个类别,每个类别至少5个,总共至少20个。这4个类别的划分也非常简单明了:室内一个人做的、跟朋友们一起做的、室外一个人做的、室外跟朋友们一起做的。可以有意识地去慢慢培养。列清单是个好办法:
室内一个人做的:读书、看电影、玩手机、纪念品收藏、瑜伽、咖啡/烘焙
跟朋友们一起做的:玩桌游、打麻将'打牌 、主题Party
室外一个人做的:旅游、购物、看展览、看话剧
室外跟朋友们一起做的:旅游、滑雪、喝咖啡聚餐、温泉、羽毛球、自驾
列完之后看看眼前的表格,会觉得原来我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人生还是挺充实挺有趣的,瞬间让人觉得活着真好呀。
个人以为,解决发展的问题最好途径还是发展,用发展去解决当下的困境和低欲望,其实,绝大多常人都希望提升生活品质,增长见识,购买到更多有趣丰富的事物,这都需要消费,小到日常物品,大到买房养老,是欲望推动人类前行。
而我们国家,正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近几年的变化超出想象,想当初四年前,也不会意识到移动支付遍及全国,方便快捷高效;年轻人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期,有了很多机会接触新颖的事物和爱豆们,至少女人们都朝着更年轻更美丽的目的去努力,男人们朝着更有钱更上一层楼去努力。
这蓬勃的生命力,这高度参与的市场经济,真的是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载满了一个个有欲望的个体,这些个体的背后,是一个个想去拥有的信念,是勤劳务实的天朝人民,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这点国民品质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这是最好的时代,欲望得到充分释放的时代。
这世界很大,值得我们带着好奇心前往,千山万水走遍,此生便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