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275字,阅读时间8分钟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与宋朝不同的是,明朝的疆域囊括了整个辽东。这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骑兵部队,辽东铁骑。
同时明朝与女真人接壤,这让他们可以有效的直接控制女真人的发展;不会像宋朝那样,坐看辽国将金国养大。
在拥有如此之多优势的情况下,明朝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肯定是错综复杂的。
然而万历年间,日本人丰臣秀吉发动的朝鲜战争,却绝对在众多原因之中,占有很大的权重!
甚至有人说,是丰臣秀吉直接为女真人提供了崛起的空间。
这篇文章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会简单的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始末经过;后半部分则会分析这场战争对于东亚的格局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那么就跟随解毒君,将时间倒回到四百年前吧!
战争始末
公元一五八八年,日本尾张国的农民丰臣秀吉统一全国,然而他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日本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战争,国内经济完全依靠战争来运作,一切生产,都是为战争服务。
一旦战争停止,很多人将失业,日本经济就将走向崩溃。
为了以战养战,丰臣秀吉决定以朝鲜为踏板,进而入侵明朝。
四年之后,丰臣秀吉的十四万大军向朝鲜开拔。
面对百年无战事的朝鲜,日军几乎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挺进了他们的都城,平壤。
一个月之内,“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朝鲜基本全境沦陷。
此时朝鲜想以自己的实力去抵抗日本,基本上就可以等死了。
于是他们的宣祖李昖从平壤逃了出来,就赖在明朝交界处不走,等着明朝的救援。
在明朝的反复确认之下,最终同意引渡朝鲜国王暂时到明朝境内避难,然后派遣军队支援朝鲜。
然而朝鲜的军队可以说是毫无军事能力,甚至连最基本的侦查工作都做不到。
他们给明军的报告里面认为,日本军队只有几千人,明军一到,就会望风而降。
于是乎,明军在就凭借着朝鲜的这种侦查结果,被日军打的灰头土脸。
与此同时,朝鲜军民也不向明军提供足够的粮草,这让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这种万分危机的时刻,明军终于派出了真正的精锐,李如松率领的辽东铁骑。
李如松师承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当年徐渭作为嘉靖年间江浙总督胡宗宪的军师,跟随胡总督在东南沿海多次剿灭倭寇。
而后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跟随胡宗宪抗击倭寇崛起的。
徐渭将毕生抗倭的方法都传授给了李如松。
幼年时期的李如松不解为何学习这些兵法,徐渭只是长叹一声,你终归会用上的。
此时的李如松刚刚平定回乱,便马不停蹄的开赴朝鲜。
抵达平壤的李如松通过观察地形,做出了准确的军事部署。他命令吴惟忠、查大受、祖承训等人从南西北三个方向进攻,围三缺一,从精神上瓦解日军的抵抗。
又令手下伪装成毫无战斗能力的朝鲜军队来麻痹日军。最终,认为守城无望的日军将领小西行长从东面突围。
而他的这种行为,正中了李如松的下怀,在他逃跑的必经之路上,明军万炮齐发。经此一役,日军死伤近万人,而平壤也得以光复。
在接下来的几场战争之中,日军和明军也陷入了胶着状态。此时,明朝商人沈惟敬则出来做调解人,让两国进入了议和。
然而沈先生却没有如实的传递双方的价码。
丰臣秀吉提出七条要求,这包扣了迎娶大明公主、明日开通贸易、割让朝鲜一半土地等无理要求。
同时,明朝给出的条件也是让丰臣秀吉无法接受的,这包括了日本马上撤离朝鲜,只册封不给钱,永远不能入侵朝鲜等等。
因为语言问题和沈惟敬的操作,明朝和日本都以为彼此接受了对方的条件,于是双方进入了和平状态。
在明朝使节来到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并且说出了明朝真是的条件以后,丰臣秀吉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震怒,“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
之后秀吉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
此时此刻,明朝最强的将领李如松已经病逝,现在披挂上阵的是当年的副手麻贵。
没有大量明军的驰援,朝鲜又不出意外的沦陷了。
但是此时此刻的万历皇帝对战争非常坚定,他陆陆续续的向朝鲜继续派兵。
在稷山大捷,明军伏击日本将领黑田长政与加藤清正,致使日军惨败。
而在蔚山之战中,日军则占据了上风。
之后的泗川之战中,麻贵、董一元等人率领五万大军分三路围攻,将城池围堵。然而却在遇到了岛津义弘的拼死抵抗,最终惨败。
明日两国又陷入了焦灼状态。
然而当年的十月,丰臣秀吉终于在气愤和愤怒中,于伏见城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这场因他而起的战争,也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
解毒君终于用了一千三百字将这场战争始末说清楚,真的是心率交瘁。。。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这场战争以及丰臣秀吉对后世东亚格局的影响!
解毒君给出了四点重要结果
首先,秀吉这一战,将明朝最为精锐的辽东铁骑消耗殆尽
开篇提到过,明朝比宋朝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明朝手握辽东。
当年朱棣能够靖难成功,靠的就是他手中有自己在北平封地组建起来的骑兵,加上蒙古投降的朵颜三卫。
自古东北苦寒,东北人骁武凭陵之气,造就的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尤其是铁岭出身的李成梁非常善于经营。
他便是李如松的父亲。
在他的精心调教之下,辽东铁骑吸纳了蒙古人、女真人、汉人等各个民族的能征善战之士。
与明朝和平了近两百年不同,日本刚刚经历的是战国一百五十多年的混战。武士对于战争的解读和兵器的精良,都不是明朝可比的。
然而日本这样的百战之军,在辽东铁骑面前,竟然占不到一点好处,可见这支军队有多么强悍。
另一个佐证则是后来明朝难民蜂拥四起,闯王高迎祥四处流窜,打闹明朝腹地。然而崇祯调来的辽东铁骑,没有几个月就把高迎祥打的落花流水。
这样一支由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调教多年的军队,却在朝鲜战场上几乎被消耗殆尽。
根据当时户部的统计,朝鲜战争之前,辽东常备军有接近十万上下,而到了万历二十六年的时候,辽东军队不过四万。
七年的战争,不仅仅消耗了超过六成的辽东铁骑,也吞噬了明朝最强将领,李如松的生命。
这位亲自统帅明军,完成了万历三大征中两战的将军,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九岁。
其次,为了供给军队,明朝国内经济储备被大量的消耗
同战争一样重要的是大后方。与在境内作战不同,为了给远在朝鲜的军队补给,明朝调动了全国的力量。
根据明史的记载“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三万两千余金,又地亩米豆援兵等饷费三百余万金”(《国榷》);
而明朝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差不多只有四百多万两。
这就相当于用了两年的国家收入,来填补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有人或许想用张居正变法来反驳,想证明明朝当时国力强盛。然而懂得经济学的朋友一定知道,金钱再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毫无疑义的。
一条鞭法或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无法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对于国家而言,粮食和劳动力,才是根本!
所以解毒君并不在意金钱上的消耗,而把目光放在后面那句三百余万金的亩米豆!
此时的明朝刚刚打完西北的回部,紧接着又要去平定四川之乱,国家的粮食储备,在这三大征中,被一点一点的蚕食。
时人称“频值四夷之警,连兴倾国之师,按丁增调,践亩加租,试取此时租赋之额,比之二十年前不啻倍矣。”(《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四百四十》)
第三,后金趁此机会,迅速崛起
就在这个时候,女真人趁着明朝在辽东的空虚,开始崛起。他们吸收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些百姓对于女真的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努尔哈赤不仅仅拥有了强大的军队,还开始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
八旗制度有些像当年宇文泰的府兵制改革,将满族和汉族的军队有序的编制起来,迅速的提升了战斗力。
由于明朝在辽东的势力大幅度减弱,女真人此时可以向西与蒙古人重新联系起来,向东再次欺负一下弱小的朝鲜,在中国东北地区迅速建立起了霸权。
最终,萨尔浒一战,努尔哈赤再次歼灭五万明军,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东铁骑,彻底打成了神话。
第四,丰臣家从此一蹶不振
对于秀吉本人,解毒君就不再多说了。只是他死后,丰臣家迅速的衰败,德川家康开始不可一世起来。
为了保证太阁大人的天下,石田三成与大谷吉继同德川家康在关原展开了决战。
最终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家康甚至都没动用自己的部队,就战胜了石田三成。丰臣家的地位一落千丈。
又过了数年,家康在大阪之战中,彻底摧毁了丰臣秀吉的基业,丰臣秀赖同母亲浅井茶茶自爆于大阪城中,丰臣家灭亡。
就这样,曾经农民出身,在织田信长火烧本愿寺的时候,能为四千百姓开一条生路的秀吉,却因为一己私欲,将数百万明朝、朝鲜、日本的百姓卷入了一场长达七年的大战中。
而最终的胜利者,不是明朝,也不是秀吉本人;而是螳螂身后的努尔哈赤和德川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