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受了妈妈坚持已久的习惯影响,我在独立初期的中学期间,就不止一次萌生过要记账的想法。然而一方面我薄薄的脸皮不允许我随时和朋友们一起吃午饭时还拿个账本,一方面我的大脑又支撑不住自己把消费金额牢记到写上账本的那一刻。因此,我的账本永远只有第一页,从无改变,毫无进展。
初入大学之时,手机的进化给了我随时记录消费的可能性,转眼不知钱往何方的习惯给了我重拾记账的理由。然而,热情永远是缺乏燃料的火焰,些许的热浪过后就是无限的冰冷。我从未能将记账的习惯坚持下去,至多不过寥寥数周而已。其中理由无数,或是某日消费时手机恰好没电,或是某块馅饼好吃到让人忘乎所以,以至于总让人想要稍后再补上这笔记录;或者某日口袋掉出一枚硬币而不自知,亦或是正好碰上银行结息,金额不足以触发短信提醒。总之,通常不用两三周,账目和口袋里慈祥的主席就再也对不上了。
白驹过隙,一晃毕业已三载之久。在工作和收入上都不如意的我,却在记账上获得了些许突破,找回了些不足一提的微小的成就感。不知不觉,我在某天突然袭来的灵感中找到了记账的诀窍,至今坚持已近两季。至于具体要点,其实实在简单。
对于记账新人来说,首先要确定一件事,即记账的目的是通过记账数据分析消费结构,再通过数据制定预算以优化消费结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理财。在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前提下,能够简化的,就尽量省略,简单的事更容易坚持。
首先,记账不必太细。
记账应用充斥应用商店,虽鱼龙混杂,然多数皆为体量大而功能全者。体量之大,可占百兆容量;功能之全,甚至能够借钱。然而当我们登记了自己全部身家之后,却会发现这类应用通常有两类问题:记账时信息太细,消费商家的店名、坐标皆可记下,然而这类信息意义太小,反倒容易使你我这样缺乏意志力的用户产生厌烦;资产信息都能登记却不能自动结息,理财收益和存款利息可以在几天内将登记的资产信息变为无效内容。
所以,记账初期,既不必选择过于复杂的应用,亦不必登记自己的全部资产。记账时只记录自己的消费金额和日期、流向即可。有了这些信息就足够分析消费结构,至于具体花了余额宝还是现金、从支付宝提现了多少钱到卡里,都没有意义。月末看着饼图,就能知道自己在吃、行、玩、穿等方面具体花了多少,这就达到了预定目标。
其次,漏记错记没有关系。
许多人不能坚持记账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在漏记某笔之后,总想着先补上这一笔再记录以免出错,然而后来的消费越来越多,最终积重难返,全盘崩溃。其实,相对于每月成百上千的花费来说,漏记了一瓶水、一颗卤蛋、一份报纸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同理,当你记不清一颗卤蛋究竟是1.30元还是1.80元的时候,记个1.5元或者2元都没关系,相对于整体来说,这点错漏实在是无关紧要,切莫因小失大,满盘皆输。
最后,勿忘初心。
如我所说,记账并非仅仅为记而记,分析优化消费,实现个人理财才是最终目标,按阶段推进是必要的步骤。当数据已达三四月时,据实作虚,以史为鉴,为次月的消费划分预算,在计划内剁手更为科学;当存款有余、消费有理有条时,开始使用资产记录,将闲置资产用于投资并记录盈亏,或者作出更详细的方案, 这样才能够达到不辞辛苦记录账目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