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就不平等。
这世界本来就无情。
但它还没有完全绝情。
它给了我们追求平等的机会以及达到平等的可能。
01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江苏北部一个极其偏僻的小村里。说句实话,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想通为什么在江苏这样富饶的省份,还会有我们村那样贫穷的村子。
我小学一到四年级都是在自己村子里上的。整个学校只有四个班,一个班也就是一个年级,如果成绩好一点,升学了就可以到隔壁村上五年级了(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六年级)。
村小学没有围墙,只有一排土房。每间教室有2间房子,水泥板放在垒好的砖头上就是课桌了,而坐的板凳是要每个学生自己从家里带的。所以每次上学放学,不但要背着书包,还要挎着一条小板凳。不过书包不象现在的孩子那么重,因为里面只有语文和数学两本课本以及4本作业本,两本是学校发的,另外两本则是自己用白纸按照比例裁好并用针线缝的。
一到四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教我们。老师也是我们村里人,据说学历挺高,大概是上过初中的。课程也很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至于体育、音乐、美术等,那是一直到上中学时才知道的课程了。
后来读大学上体育课时,班里有的同学会打乒乓球,有的同学会踢足球,有的同学会打篮球,而我除了狗刨式的游泳以及跑步、跳远这些不需要器械的基础项目外,一概都不会。因为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农村的学校每年除了寒暑假之外,还会有一年两季的农忙假,每次十天左右。主要是因为老师也要回家忙地里的农活。我们也是要帮家里农忙的,再不济可以在家做好饭等大人回家吃现成的。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割麦子、插秧、打猪草、晒场等农活一样不落地都会干。
那时候,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了解。不象现在的孩子家里有电视、还有互联网。当时那种情况下,想看本课外书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也是父母所坚决不允许的。
记得有一次,不知道是哥哥还是姐姐从外面带回来一本《故事会》,我正如饥似渴地看着,妈妈过来了,一脸的严肃:“看的是什么书?”我当时也是急中生智,指着“故事会”三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告诉不识字的她,这是“作文选”。妈妈听了点点头,转身满意地离开了。
我自小也没有去过家和学校之外的任何地方,一直等到上高二,眼睛开始有些看不清黑板。外出到东北打工回来的哥哥,带着我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弟弟去了一趟距家22公里的县城,配了一副近视眼镜。那也是我上大学之前去过的最远和最繁华的地方。
就是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我度过了我人生最美好的童年以及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涯。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个农村娃,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出生以及周围的环境,我只有比其他所有人更加努力,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未来。
想出人头地是要吃苦的。而我不怕吃苦,所以也吃了很多苦。但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看到父母脸上那如同盛开的花儿般怒放的笑容,感受着全村人都来贺喜的喜悦,感觉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02
在上大学之前,我并没有想过我们家有多么穷。
农村人,吃的饭菜基本上都是自家地里长的,用不着买。一年算下来,肉总能吃个两到三次,过年的时候偶尔还能够吃两顿纯肉馅的饺子。如果家里再来一到两次亲戚,那就算额外的了。衣服主要是穿哥哥淘汰下来的,不过到过年的时候还是可以有一身新衣服穿的。所以小时候总是特别盼望过年。
至于零花钱,那是完全不必考虑的了。因为家里的现金收入,除了到粮管所去交公粮能换点钱外,家里喂的两头猪就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了。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家里这条大河都没什么水,个人这条小河常年干涸也就极其正常了。
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家里要培养我这样一个大学生相当不容易。记得当时父亲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才凑够了我上学的费用。一直到现在,偶尔还能听到父亲对于那年到姑姑家借钱没借到而耿耿于怀。
也幸亏当时我上大学时教育还没有改革,学费还是很低的,而学校每个月还发74.4元的伙食补助,已经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上了大学之后,钱自然是要计算着花的了。很清楚地记得:当时从学校到新街口乘中巴车需要一元钱,而如果乘公共汽车则只需二角五分钱,不过要多走接近一公里的路。对于我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选择乘公共汽车了。1次抵4次呢,再远点都值。
谈恋爱是更加不可能的事了。在我的印象中,谈恋爱那是有钱同学的事。一旦谈了恋爱,必然要经常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出去玩,肯定要多花好多钱。对于平时总是吃最廉价的饭菜、甚至周末的早晨都以睡懒觉为理由不吃早饭省钱的抠子来说,谈恋爱简直是太奢侈了。
我是很少写信回家要钱的,除非是实在撑不下去了。而每次一接到我要钱的信,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催父亲去卖粮食,那是家里除了猪之外唯一能换钱的东西了(因为猪是必须要长到一定的重量后才可以卖的)。
幸运的是,我很清楚我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哪,而我唯一能跟他们比的,就是看谁更努力和谁的成绩更优秀。每个学期结束,我都可以拿到一笔奖学金,大学四年,我只有2个学期拿到的是二等奖学金,其余全是一等奖学金。虽然那个时候奖金还不是很高,但也足够我每学期少向家里伸一次手了。
有付出必有回报。最后毕业的时候,我不经意间竟然成了全系成绩总分第一的毕业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简直是意外之喜啊!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之所以努力学习主要还是为了那虽不多但也是“肉”的奖学金啊。
03
大学快要毕业了,同学们一个个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想为自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谁都不知道谁有多大的后台、多硬的关系。可是,我知道,我没有。我只能拿着自己的简历,在人潮如织的人才市场,去找那份属于我的工作。
还算不错,由于我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我被一个江苏省直属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便透露单位的具体信息)录用了。不过工作单位比较偏远,在江苏北部黄海之滨的一个小镇。虽然是省属单位,却也是在农村。
终于成公家人了。到单位报到后回到家的我,兴奋地告诉父母,别看我现在还没上班,一天的工资将近20块呢。爹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在村里逢人便说。
同一年分配到单位的大学生比较多,大约有80余人,有1个是研究生,4个本科生,其余全是大专生或是中专生。而我便是那4个本科生中的一个。同时,我也知道,要想在那么多的人之中脱颖而出,我必须要比以前更加努力才行。
不管是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我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份内的、份外的工作我都抢着干;好干的、难干的,我都努力干。我努力钻研业务、虚心向他人请教,接手的每一项工作都保质保量完成。因为工作,我曾连续十年没有回老家过一个春节;因为工作,我几乎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在担任单位主要业务部门领导期间,我甚至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我的努力得到所有同事的一致肯定,更是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
我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名最基层的员工,成长为单位的中层领导。更加幸运的是,2009年总部在全系统内组织开展高层副职领导竞争上岗,毫无背景的我经过笔试、面试、考核,可谓过五关斩六将,被提拔到系统内另一个单位任高层。 如此,我用十二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小职员到单位高层的三级跳。
有人问我,你成功有什么诀窍吗?我笑了笑,回答,我肯定不是所有同事中最聪明的,但我一定是所有同事中最努力的那一个。
04
如今,我已经被调到省内的一个城市单位,家也搬到了那座美丽的海滨之城,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的初期奋斗目标。但我并不满足,而且还会继续努力下去。因为,虽然目前的生活已经不算是苟且,我心中还有更美的诗与远方!
记录下我简单的经历,我并非想标榜自己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选择以及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我的这种状态甚至还会为一些人所不屑,我都能理解。但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出生在怎样的环境,成长时有着怎样的际遇,都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通过努力去改变它;如果还改变不了它,就先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再去改变它。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义无返顾地、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在漫漫人生旅程中,既为别人的成功喝采,又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即使最终未能获得梦想中的成功,也会开出一朵别致的花来。
朋友们,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但它同时也赋予了我们追求平等的机会。我始终坚信,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就一定有达到这种平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