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借这本书《好的婚姻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对方》,一是窥探一下别人幸福婚姻的样子,二是为自己婚姻的困惑寻找解决之道
我们相识八年,婚姻五年,这期间经历恋爱的甜蜜,然后是三年几近削骨噬心的磨合,加上家人的反对,最终居然一起走进了婚姻。但并不是在婚前有了诸多的磨合,婚姻就可以很好的相处。在我们走入的五年婚姻,养育了俩个孩子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婚姻的不易,幸福的婚姻更需要两个人的经营。还好,我们经营的还算不错,总归岁月安详,温润美好。
因为有了生活经验,所以这本书读的很快。看完有些潸然,又有些兴奋。潸然的在于婚姻经营遭遇的摩擦,经常擦枪走火,极力完善自己、改变自己还是不能得到我依靠之人的肯定,而依靠之人总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兴奋在于育儿方面,英雄所见略同,从孩子出生起,阅读的大量书籍帮助我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有信心,正如哈爸哼妈所给孩子的家庭教育。
关于婚姻
老公并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对象,他是个有情感洁癖的人,没有太多的现实标准,接下来的相处就是跟着心走。心在一起,哪怕遇到多大的波折都能携手同行。当我们签下那一纸婚约就是笃定要不离不弃,一直终老走下去的。可是生活这个老师给我们实实在在上了好大一课。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最醍醐灌顶的是哼妈关于婚姻这样的解释:“我从不认为,婚姻是一条可以任意驰骋的康庄大道,相反,婚姻可算为一条需要彼此为对方侧身方可同行的小路——也只有侧身的姿态,才能让自己的眼睛总看到对方。婚姻里的分寸感让我清楚,如果我挥臂行走、目中无人,这条路上,也就挤不下他。”
我们一直想当然地以为,你爱我、娶我,就应该事事以“我”为中心,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以为好不容易走进婚姻,接下来必是通往幸福的高速路,殊不知婚姻原来是条羊肠小道,小道的一侧甚至还是绝壁悬崖,我们横冲直撞,不顾对方大摇大摆真的会坠落深渊而不复。所以如今社会才会有如此高的离婚率。
文中提及一件小事印象深刻,赶飞机的哈爸不听妻子的劝说打车遇堵,哼妈完全可以逞口舌之快,说“看你不听我的,堵车了,赶不上飞机了”,可是哼妈深吸一口气,借由对孩子说话,让车内的氛围趋于平静,顺利地登上飞机。有人问哼妈,“这八年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哼妈回答,“不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我掩书一笑,原来我一直操练的“闭嘴”的功力是共通的。确实,“闭不了的嘴,好不了的婚姻”,包括日常的抱怨、牢骚,丈夫不是垃圾桶,你往他身上倾倒情绪垃圾,他也会满身负面能量,不仅对丈夫,对孩子也要闭嘴。对待我们爱的人更不能随心所欲,更应该缄默其口,“三思而后行”,这不就是古人“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智慧。
我和老公吵架,经常用吴军《见识》里一段话开导自己,“凡是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比如某个人和你讲一件事,你第一感觉可能觉着他完全胡说八道,但是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错了、他对了。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如果又想了第二遍,还是觉着自己对、对方错,要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想第三遍呢?因为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多来往,比如下棋,如果整天和臭棋篓子下,只能越下越臭。既然是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第三种情况就可能发生,因此这种时候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对方那么说的原因。”所以 “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合理之处。”
当然就像金韵蓉老师说的,“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吵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争的面红耳赤谁对谁错并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南辕北辙。
另一方面,在书中,我看到哈爸这样评价哼妈,“故事里的爸爸确实很棒,但妈妈更棒。”有些潸然,我也希望得到老公这样的正面评价。我知道老公爱着我,觉着我很好,但是他很少讲出来,我们吵架我听到的也经常是负面的评价,我迫切地希望得到我所爱之人的肯定。就像对待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地贬低打压反而“揠苗助长”,妻子也需要丈夫的“炫”。
反过来,我在对待蜗牛一样行走的孩子很有耐心,而忘记,老公也是婚姻成长中的“蜗牛”,我忘了我也要等他。
就像哼妈所说,“在一条狭窄的路上,我们愿意让自己束手侧身,是为了能与对方相携同行,这大概也是婚姻的美好之所在吧。”
关于育儿
书里描述了一位这样的母亲,“课堂上,他的孩子忍不住伸出小手去打小哈,我不知缘由,小哈也不知道为什么。通常情况,这个孩子会被强行制止,屡犯不止就会接受管教,直至他控制自己的手不去打人。但是,这位母亲却将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花费了一些时间,微言细语,层层挖掘,最后,她返身回到我身旁,告诉我孩子因为嫉妒,嫉妒小哈分去了原本可以属于他的更多关注。这位母亲不是简单地带着孩子学会控制他打人的行为,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应对他内心的征战——如何认识与战胜嫉妒。这位母亲不是靠着眼见、因着行为而施行止于行为的教育,而是透过行为,施行于内心的教育。她是我见过的少有的极温柔、极谦卑的母亲。因为温柔,她不会轻易被孩子的行为搅扰而失了从容,因为谦卑,她不会靠着眼见武断施教,她宁愿相信有自己所不知的孩子的内心和缘由。”
我希望我也是这样一位“温柔而谦卑”的母亲。正如书中所说,“对于孩子,一方面要引导他、管教他;另一方面又要爱他、尊重他。这真是一门精巧的艺术。”
在管教方面,如何“为之”,如何又施行“不为”? 我觉着“何以解惑,“唯有读书 ”。这几年读的育儿书比我前二十年看的教科书还多,占了满满一墙,而我和孩子同行的过程中,也遇见了美好的自己,育他也育己。回想这几年,最幸福的事有两件,一是嫁做先生的妻子,二是婚后一年成为了母亲。妻子和母亲这两个身份,让我这么一个人平凡的人,获得了人世间奇珍异宝的情感体验,更获得了自我成长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我的内心变得丰富而安静,柔和而强大。这样的成长完全得益于我和孩子相处的点滴,而孩子的成长也紧密了我和爱人的关系,风雨同舟,我们一家人都是携手共济。
是的,三十岁的年纪,为了成为更好的我,我制定了读书计划,着手考取执业证书,学习了一门乐器。慢慢地,我开始不在乎年龄,但是我害怕时间会白白地流逝,会忘记生命的美好,我学着从忙碌的生活重拾梦想,从琐碎的小事中拥抱希望,我尝试写作,记录生活。惊奇的是,当我开始转变想法,开始行动,美好的事总是不期而遇,惊喜的事一件件地发生。就像罗伊.克里夫特的诗中写的: “ 我爱你/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我爱你/因为你能体谅/我最不堪的那部分/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