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一中 刘绪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请大家先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生:(阅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生:何谓古文家?
师:大家猜猜看!
生1:写古文的!
生2:文言文哪一篇不是古文?(生笑)
师: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请大家阅读124页第二段(《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的相关文字,看能否自己找出答案来?
生3:这里的“古文家”是指主张继承唐宋古文传统的作家。
师:该段文字除了介绍 “古文家”之外,还介绍了什么?
生4:还介绍了明代散文的流派。
生5:还介绍了各流派代表作家的散文成就。
师:归有光的成就如何?
生:很高。
师:他的散文成就真有那么高吗?下面请大家将课文自读一便。(将不会读的字词划出来。)
生:(朗读——正音)
(范读——展示)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看看文章围绕“项脊轩”都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生:(默读——概括)
生1:我认为分三部分比较恰当。第1、2段分别为一部分;3、4、5段为一部分。因为1、2段文字较多,3、4、5段文字较少,第5段只有一句话。
生2:我认为分两部分比较恰当。第1段一部分;其余一部分。因为第1段内容上侧重于状物;其余侧重于写人、记事。
生3:我认为分两部分比较恰当。前三段为一部分;后两段为一部分。因为前三段和后两段的写作时间不一样。
生4:我同意生2的观点,将文章第1段独立为一部分;其余一部分。但我的划分依据是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第2段开头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可明显地将全文分为“可喜”“可悲”两大块。
师:大家觉得以上同学谁的划分更好一些?
生5:我认为生2、3、4都划分得不错,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生4的划分,因为我觉得归有光的这篇散文固然有大量写人、记事、状物的内容,但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最终目的却是要为抒情服务,所以依据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比较好。
师:既然这样,我们就姑且按生4同学的观点将文章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学习,下面请大家再读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找找看作者喜从何来?
生(阅读——思考)
生1:作者是一名读书人,他特别向往一个清幽寂静、有花草、有鸟鸣、有月光的地方,“项脊轩”满足了他的这个愿望。
师:项脊轩一开始环境就这样好吗?
生2:不是,项脊轩一开始是“百年老屋,尘泥渗漉;又北向,不能得日”,经作者修葺以后才变好的。作者之喜还有一个因素是他完成了这个了不起的工程。
生3:生2同学说得很好,我再补充一条,就是作者在经他修葺以后的小院里生活得很自由,很充实,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充实对一个知识分子非常重要!
师:你从哪里看出作者生活得自由、充实?
生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四句。“借书满架”为“充实”;“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为“自由”。
师:生3同学讲得很好,看来这项脊轩还真是一个好地方,它带给作者的喜悦的理由非常多,有没有同学能将以上同学表述的理由概括一下呢?
生4表述,师板书:喜:①老屋得修②环境改善③生活改变
师:有没有同学能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种种喜悦之情读出来呢?
生(朗读——比赛)
师:刚才同学们对作者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概括,下面让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悲的原因,看看作者又悲在何方?
生(阅读——思考)
生1:作者之悲主要在亲人的离世带给他的巨大打击。
师:作者的亲人都有谁?
生1:先大母、先妣、妻子
生2:主要是“先大母、先妣、妻子”,但还有“姊和婢”。
师:姊当然是,但婢能算吗?
生2:当然算了,婢虽然是下人,但却是归家两代人的乳母。
生3:老师,作者之悲还有屡次参加科考却没有考中!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从祖母对作者充满殷切期望那一段,祖母说:“吾家读书久不效”。
师: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这一句最多能说明作者在祖母对他说话的当时没有考中,却不能证明他“屡次”未中。这“屡次”二字从何说起呢?
生3:(羞怯地)我看练习册上说他一直没有考上大学。(生笑)
师:看来生3同学的发言大家都有同感啊!对于作者之悲,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认为作者还有一悲是“诸父异爨”。
师:什么叫“诸父异爨”?
生4:就是叔伯们分家。
师:古人分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啊,作者为什么要悲?
生4:他们分家不光使亲人之间的感情疏远了,还把好好的一个小院弄得很乱、很嘈杂,使原本充满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小院变成了鸡犬不宁、乌烟瘴气的小院。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4:东犬西吠、鸡栖于厅。
师:嗯,不错!那你能否将刚才几位同学分析的原因整理一下吗?
生4表述,师板书:悲:①亲人离世②科考未中③诸父异爨
师:有没有同学能将作者这种种悲痛读出来呢?
生:(朗读——比赛)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尤其是对几位主要亲人的怀念之情把握得很好,但是老师觉得作者在缅怀三位主要亲人时,情感上应该有所侧重,我们能否探究一下他对哪位亲人的怀念更多一些呢?
生(阅读——讨论)
生
1:我觉得作者怀念妻子多一些,因为作者写母亲和祖母都分别写了两件事,写妻子却写了三件事。
师:能不能分别讲一下?
生1:……。
师:你概括得很好,但次数多就等于怀念多吗?
生2:我坚决支持生1同学的观点,作者对妻子的怀念多不光体现在事件的数量上,还体现在段落的数量上,不信请大家看:作者写母亲和祖母两人共写了一段,写妻子一人却写了两段。(生笑)
师:说得好,有水平!
生3:我不同意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作者怀念祖母多一些,可以从作者回忆三位亲人时的表现上看出来。作者在回忆母亲时的表现是“泣”;回忆祖母时的表现是“长号不自禁”,“号”比“泣”程度重多了,何况是“长号”;回忆妻子时,既没“泣”,也没“号”。(生笑,迅速质疑)
生4:老师,他说得不对,作者对妻子的感情是有目共睹的,作者对妻子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就不会“其后六年,室坏不修”。他之所以在怀念妻子时没有用“泣”、“号”,是因为妻子去世这么多年,他对妻子的泪早流干了。
生5:(急切地)我赞成生4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哭”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泣”,第二境界是“号”,第三境界是既不“泣”,也不“号”。作者对妻子的感情是第三境界,这种境界是最痛苦的!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专业,老师观察到你刚才分析的时候有好多同学眼里都满含泪花,看来你的“人类情感三境界”学说击中了他们那幼小的心灵!(生转悲为喜)
师:以上同学要么认为怀念妻子多一些,要么认为怀念祖母多一些,有没有认为怀念母亲多一些的?
生6: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怀念妻子多一些还是怀念母亲多一些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作者不应该怀念妻子多一些,因为我们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
师:可事实上呢?
生6:(不甘心地)妻子多一些。
生7:老师,从篇幅上来看,作者怀念母亲的文字确实不如妻子多,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作者由于对母亲的怀念太深,以至于无法继续怀念下去,便换成其他人?
生(陷入深思,突然)
生8:我们刚才在读归有光的相关介绍的时候,曾了解到他的代表作有三篇,除本文外,还有两篇叫《寒花葬志》和《先妣事略》(见124页)。这《先妣事略》是不是单独怀念母亲的?如果是,作者在本文中写母亲的文字较少应该是为了不与这篇文章有过多的重复。
生(震慑,全班寂静许久)
师:老师以前挺崇拜刘德华的,现在改主意了……(生哭笑不得)
生9:老师,今天学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挺激动的,能否允许我用一副对联来表达一下我的激动?
师:当然可以!
生9(深情朗诵)上联:项脊轩中忆往事,喜忧参半;下联:南阁子中思故人,爱恨交加。横批: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位亲人
生(震撼,抢着说)有那么长的横批吗?老师,我来一副!
(下课铃响)
生(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本实录为我于2015年在环县一中原高二理(1)班上课的实录,经整理发表于2016年《文学教育》第6期,2016年11月获甘肃省第六届“创新杯”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