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梁实秋先生写的北平零食,一睹过去的北平风味与平民吃食,也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乡下的小孩,童年是自由的,散乱的,没有什么对未来的规划,也无学业压力,只是一味的东奔西窜,哪里有好玩的,好吃的,总要去凑一凑。
第一要讲的就是泡泡杆,具体称作什么也没有考究过,它占据了我的童年舌尖,那时每隔一段时间,拥有机器的小贩就会来到,各家把最好的大米拿过去,排队等候,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有些许甜味的泡泡杆了,每家都是一做就是一大袋,可以吃好久,上学时还不忘带些去学校与同学分享,此物必须要用袋子保存好,进了空气失掉了原先的风味。
“爆米花”真正用大米做出来的,那机器是记忆中吓人的东西,爆破声震耳欲聋,小孩子们倒是挺高兴。
“蒿子粑粑”,是童年的一大美好味道,每到春天,新长出来的蒿草,好吃的我们,就会去自觉地采摘一大铁桶,等着妈妈做,有时不会失望,有时因为耽搁,采摘回来的就烂了。也是很复杂的一道吃食,将蒿草清理干净,洗净,烫熟,剁碎,晾干,面粉和油搅拌均匀,取适当大小放锅里蹋平,煎至表面焦黄,趁热吃是一种味道,凉了吃又是一番风味。
“红薯片” “山枣糕”是乡下人家必做的吃食,红薯是每户养猪人家必种的,而猪是大家的一大经济支柱。说到吃食上来,此种是很麻烦的吃食,要经过多番工序,一般是勤劳的农妇才会去做的,细小时的我,经常会问妈妈,会不会同意做这些,有时妈妈就会欣然答应,因为大家都爱吃。
“大巴糖”是我童年的痛,因为手被打到过,竟也还是喜欢,小贩挑起箩筐,盖上白布,四处吆喝,挑子旁经常围绕着馋涎欲滴的小孩。此种甜食,是完整的一大块的坚硬的米黄的糖,想要买的时候,小贩用锤子和刀将之分开来。所以……
“甜姜”,记忆中是姨奶奶家做的,送给我们家好多,白嫩的新姜,裹上一层糖浆,甜辣甜辣的味道,让人难忘。
“干梅”,邻居家有一颗杨梅树,可以结出较小的酸杨梅,每到成熟季,各家都会去买些回来做吃食,将新鲜的杨梅晒干,放进坛子里,再放些晾干的紫苏,大量的白糖,存放良久,馋了的时候夹一两颗放在嘴里,还是出奇的酸,但也是闲时的好风味。
“铁蚕豆”,是姥姥姥爷一辈喜欢保存的零食,蚕豆炒熟,干硬如铁,牙齿好的人,能尝到此物的风味,嘣的一声,咬烂,嚼碎,留在嘴里是久久不散的香韵,让你停不下来的想要去吞食。
“年糕”,没有见过正宗打年糕的热闹场面,倒也尝到其香糯可口的味道,咬一口,由于其糯性,丝丝线线,叫人馋虫入喉。烤到两面金黄的,更是喷香。
还有甜酒子,棉花糖,豆腐脑,发糕,雪糕,芝麻糕,红薯粉,麻花,面筋,荸荠,李子,酸枣……
凡此种种,都是拥有闲时的人们,用心品味眼前有限的生活去做的东西,记忆中的味道,有些留存很久,有些就被新奇的东西覆盖,不能忆起,但能记下的,大抵是你当时拥抱生活的味道吧!梁先生说,但愿我的回忆不是永远的成为回忆!我说,也愿你找到记忆中的那些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