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中提到了“自我羊群效应”一词,字面来看的话,就是“自己产生的羊群效应”。可是一个人怎么可以产生羊群效应呢?原来这里是指自己现在及以后的行为往往受之前行为的影响,所谓“自我”。
看到“自我羊群效应”后,我想起来我踏进大学校门喝的第一瓶饮料——可口可乐,那时候,可口可乐的促销员在图书馆的外面支了一个摊位,给每个新生一瓶可乐,当时并没有过多想法,但是现在看来,可口可乐很机智呢!那以后,当我在货架上挑饮料的时候,面对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并且我并没觉得这两者差别很大的时候,我更可能选可口可乐,毕竟那可是我大学喝的第一瓶饮料。既然它之前带给我的感受不算差,那么我更可能继续将它作为第一选项。其他的例子仔细想想还挺多,比如到饭点了,我一般会选自己曾尝试过的餐馆用餐(如果味道没有到特别差的地步);上课时坐的位置一般也是固定的那一块儿(当然,去的晚了就没得选择了)……
当然,“自我羊群效应”不一定都带来好结果。比如,已经做好了或考试或复习的计划,立下雄心壮志决定大干一番,但是在某一天因为或刷剧或聚会打乱了,那么,以后再打乱的几率也是极大的,毕竟也不是没打乱过嘛,久而久之,计划就被搁浅了。
所以决定有风险,实施需谨慎呐。用书中原文来说就是:“受自我羊群效应影响的动物,会把过去的决定当作向导,从本质上看,我们一旦感情用事,就会做出短期决定,而它却会改变我们很多的长期决定,所谓“情绪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