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已经上线5年了,前两天看见朋友圈有人在发“公众号的存在,让多少人至少可以少奋斗十年”,这是公众号4周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刷的一句话。
5 年前,没有订阅号,文章也不显示阅读量;5 年前,年入百万的大V还很少,我们也还在做别的,记者编辑、学生,或是蓝领……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2013年8月5日,微信公众号被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其中订阅号消息被折叠;
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将文章“阅读数”和“点赞数”公布,并丰富了后台数据;
2014年7月7日,微信公众平台新增推广功能公众号可申请成为广告主和流量主;
2015年1月22日,上线原创声明功能维护原创者权益,鼓励优质内容生产;
2015年4月1日,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配置全面开放;
2015年8月11日,“赞赏”功能邀请内测原创保护机制再升级。
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线。
公众号带来的商业模式转变
抢下公众号红利的第一波传统媒体人,罗振宇算一个,2012年底,罗辑思维率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最开始的时候,罗老师想做一个自媒体,安安静静的,就没想到做那么大。”
很快半年内,罗辑思维就从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品牌,罗胖也因此成为了全民知识偶像。
2015年10月,B轮融资结束后,罗辑思维估值达到了13.2亿人民币。
2016年,得到 APP上线,半年后,“营收突破1亿” 的消息便传了出来,知识服务真正成了一门赚钱的行当。
对于 “罗辑思维”,以及 “吴晓波频道”、“开始吧” 等新型企业来说,公众号流量聚集的能力就像是一个硕大的培养皿,当它们吸够了养分,枝叶便要伸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中。
而对于像 “有赞” 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商来说,公众号的意义或许更加广阔,它不止是一个培养皿,更是一整块巨大的市场蛋糕。
在用户集中的地方,跟他们交朋友,拥有自己的固定流量和用户……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意识到,微信公众号所带来的商机。
2013年5月,白鸦推出了 “口袋通”,同年11月,微信遭到淘宝封杀,白鸦立马意识到,巨大的机会来了:“我不知道我会做成什么样,但我知道这是个大家伙。”
他说,有赞原来是个交易工具,现在可以做支付了,能触碰到交易的底层。
2016年,据相关数据统计,有赞全年交易额已突破130亿元,在做电商的公众号中,70%使用的都是有赞。
不光是电商服务,千聊、小鹅通等直播工具让基于微信的知识付费变得更加便捷;
i排版、秀米、135等编辑工具,为广大运营者提供了极大的工作便利;
地心引力等新媒体教育机构,更是在输出方法论的过程中,兑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中国的整个商业结构,正在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而呈现出巨大的转折和改变
第 5 个年头,在经历一些列超速发展后,公众号运营者圈里渐渐掀起一股不容忽视的唱衰之风。
小马宋、和菜头、冯大辉、三表、池建强、魏武挥等众多KOL都加入到了唱衰大军中,从业者更是人人自危。
部分数据下滑不可否认,原因有很多,平台竞争激烈、内容饱和、用户时间被挤占、审美疲劳等等。
为此,微信官方也做出了不少调整和努力。
今年3月,微信公众号开放账号迁移; 4月,微信公众号允许自主注销,开始清理部分僵尸号;
5月,微信推出 “微信实验室” 功能,其中包含 “搜一搜” 和 “看一看” 两个子功能,这意味着微信也加入了内容分发的战役,“去中心化” 正在被弱化;
7月,微信大幅提高了原创文章的流量主分成比例。
现在看来,这些改变带来的影响有限,微信公众号仍旧在等一个真正的大招。
即便这样,早年同样被唱衰的微博、淘宝全都没死,与其说公众号开始衰落,不如说它进入了稳定期。
公众号仍旧是无可替代的发声平台,这里依旧汇集了最多的粉丝和最大的流量,公众号的影响,也还在持续发酵。
在下一个风口到来之前,我们只能牢牢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