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奇葩说时,黄执中老师针对辩题道出核心问题——好奇心与安全感。的确,不知道何时开始,“安全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日用词,它不知不觉间成为我们衡量很多事情的一个标准。在爱情的故事里,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为什么你会选择他?因为他给了我足够的安全感啊~在友情的词典里,“安全感”也总是名列前茅,因为我们足够合拍,双方在一起能够互诉心事,相互支持,有一种莫名的心安,也就是——安全感。在亲情的世界里,“安全感”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都说家是幸福的港湾,其实,说白了,就是它营造了一种安全感。我们是得到了父母的恩赐来到这个光怪淋漓的世界的,自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要承担起他们的责任,从衣食住行的物质基础到唐诗宋词的精神世界,方方面面,给予我们由外到内的“安全感”。
每个人心里的“安全区域”都不一样,也许是一道简单的家常菜,也许是耳机里一首熟悉的背景音乐,又或者是书本里一段感人的文字,无论如何,能引起内心共鸣的,心灵得到释放的那一瞬间,大概,那就是所谓的“安全感”了吧。
“安全感”,这么抽象的一个词,却总能透过那么多的人和事而得到完美的诠释。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对它的定义也是有所差异的。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安全感”。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不仅仅满足于父母简单的陪伴,我们会渴望更多的相伴——友情、爱情,甚至于,我们还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更多的证明——优秀的学业、出色的业绩等,“安全感”的来源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没办法同时兼顾时,心里往往会有种失落感,也就是失去了这“所谓的安全感”。
可即便我们都获得了自己预设中的“安全感”——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我们就真的能达到“心里的安全区域”吗?父母终究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血缘关系也会有中断的一天。朋友也许突然有一天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我们的关系也只能停留在那模糊的记忆中。婚姻也会有被日常生活消磨殆尽的时候,当感人的誓词变成无法兑现的承诺时,我们知道,是该回到一个人的生活了。所有依靠外在因素获得的“安全感”,都是索取式的,当对方无法给予你的时候,那你还会傻傻的站在原地等待吗?
海子说:“我们终究都要远行,与稚嫩的自己告别。”所以,人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自当一个人潇洒的离去。一个人的安全感只能由自己提供,心里的“安全区域线”也只能由自己来界定。这样,当我们离开时,才能真正做到心安理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