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6-08-05 八水 八水之光
『生活本是爱,何处惹尘埃』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官方之一译: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除利用天时地利来耕耘收获之外,还要谨慎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名誉,不使父母给予的生命和身体有损伤和败坏。
此外,要节省有度,不把有用的金钱作无谓的消耗。但若以此钱来孝养父母,使父母食用不缺,财物充裕,那父母一定是很喜悦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孝道文化确实有它的智慧所在,也总能感受到我们的先辈们对宇宙天地万物的一种敬畏。到现在这个新的世纪,关于行孝,我以为应在稍加尊重我们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也有一些灵巧的部分,应契合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和个体生命特别是人性逐步‘展颜’方向的发展。这样也能少一些“感动人心”的愚孝。
上半年有段话走红,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病弱的父母,出力为孝;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勤俭持家的父母,勤快为孝;有主意专权的父母,顺者为孝;病患的父母,多份照顾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父母对你的期待,你能让他们如愿就是尽孝。如今子女们在世间行走的确各有各自的不易,我们很难整日紧贴父母膝下尽孝,就算整日在父母身边,相信更多的时候还是被父母“照顾”。行孝并不是单一的给予金钱就可以了,也存在个性化和多样性。生活也给了我们很多行孝的方式。行孝,一定要行,但无需比较和计较,可量力而行。子女在经济能力范围内,在关爱能量范围内能给予父母温暖,就是孝。孝心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也并不是钱多为大孝,钱少为小孝或不孝,不是这样去权衡的。
如上所述,孝也需要了解父母的需求。最主要是要有一颗牵挂父母的心和一些实际的行动,出门在外时平日里也可定期给父母打电话与父母聊聊天,在家时可以给父母做一顿饭,帮忙打扫家里的卫生,这也是孝。每个父母的文化背景程度不同,过年回家耐心教父母如何编辑短信,如何使用新的通讯工具和软件,如何上网等等,这都是孝。孝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里体现出来的,虽看上去微不足道,但生活细处总见温情。很多子女在外奋斗忙着赚钱,一心也是想给父母和家人更好的生活,是挺好的,没有错。可是一年下来竟还打不了一个电话问候,我不认为这是明智的行孝。但是你也不能说别人不孝,每个家庭有它的特殊性,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苦衷,每个独立的生命也需要有他自己的追求,我们需尊重这一切。当然,在这些现实的情况无法在短期内逆转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尽量让自己和父母间的亲密关系有一定的连接,让这一份亲密关系能彼此滋养,使之如山水如日月如太极能相得益彰。认真努力工作固然好,也是在种事业的福田,但父母也是我们生命里财富上和智慧上的大福田。
有人常说要顺从父母,这是孝。是的,顺从父母让父母开心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可盲目顺从。之前有发过一篇小文也有写到关于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阐释为不是说你生不出孩子,是说你不能够好好地把他培养成圣贤,这就叫“无后为大”。另外两条不孝一是没有尽心尽力奉养父母亲,二是父母亲有过失,我们没有指出来,陷父母于不义,这个是大不孝。
《弟子规》里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所以当父母有不正确的意见时,我们如果没有去纠正他,没有提意见,没有去劝谏他,是不孝。(纠正的方式要善巧)因为在当今的情况下,中国的子女大部分听父母之言居多,当然父母亲如果是有大德的智慧之人也是很好的。但如果父母亲智慧不够,我们自己就要明白,自己要去学习,要有智慧去明辨。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加强自我学习的重要性由此更加体现。
如今,我们养好自己也不易,只愿世间每一位子女越成长越有能力内心也越富足越快乐,即便历经种种让我们心灰意冷让我们痛苦烦恼的事情后还能依旧热爱着生活。愿我们不仅有能力让父母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也能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和心理上的慰藉,在面对生老病死时也有所依靠。总要有一头可做好罢。正所谓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佛教把能让父母学习佛法般若为养之慧,修通透的身心,了解生命真实义。)
回家了如果教父母用手机时别不耐烦,别忘了是他们曾教你拿筷子,教你走了人生的第一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