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会在练习的时候忘记笔画,感觉自己是鱼的记忆,有幸遇见这篇关于书写的记忆方法,分享如下:
第一步:读四个端点。
即找准所临某个字的上、下、左、右最靠边的那个点,目的是让大家从外围框架中把握该字的形体走势,是菱形、梯形、长方形还是扁形,在脑子中先作好外形定格。
第二步:读每一笔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并试写。
这一步是读帖的核心部分。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
如果仅有少数分析器连续地进行活动,大脑皮层就容易产生内抑制现象。
因此,要求学书者眼、脑、手同时动起来,读一笔写一笔,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中,读第一笔的位置(包括第一笔的形态、方向、节奏和力量)很重要。
即读准第一笔应落在该字所占空间的哪个位置,这一笔定错了,整个字的位置就错了,似是雁群中的领头雁。
写第二笔时,要把第一笔作为参照系,即在学书者心里,用一把无形的直尺纵、横移位找出可资比较的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来判定第二笔是在第一笔的哪个位置起笔,哪个位置收笔。
如果交叉,二者互相分割的线段比例如何。
接着考察两笔画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笔画之外的空白的形状。依此确定第二笔的具体位置。
找准后,落笔写下。写第三笔时,第一笔和第二笔就成为第三笔的参照系,同理方法确定第三笔的位置,再落笔写下。以此类推。
第三步:背默。
在第二步读帖试写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将所临字的用笔和结构完全背默下来。
书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在第二步读帖时某笔画间的位置关系忘记了的情况,但要坚持不回看字帖,养成好的背默习惯。
第四步:对照比较找毛病。
此步其实是第二步的进一步深化。把刚背默出来的字与原帖比较对照,查找并记住写错的地方(错误可能不只一处)。
第五步:再背默并纠错。
此步其实是第三步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步仍要脱帖背默,重点是纠正在第四步找出来的毛病,也许在写的过程中,第四步出现的毛病又重犯了,或者纠正了刚才的毛病,新的毛病又出现了,都属于正常现象。
“五步循环临帖法”其实就是一个“背默——对照比较找毛病——再背默”的一个反复过程。
在读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切勿急躁。
起初临帖最好先选笔画少的字入手,待熟练掌握此方法后(其实眼力这时也已达到一定水平),写某一个字时,花很短的时间就能读准其位置关系及空间关系,所临写(背默)出来的习字准确性就更高。
切勿一直按照看一眼写一笔的模式去临帖,因为这是一种被动的临习方法,投入的精力可能很大,但收效甚微,且易忘记。
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
因此,已经临过的字应在两天内要及时复习、巩固,时隔三五天再背默强化,半月左右可再次强化,以后就不易忘记。
若下功夫临过的字,临过之后一直不复习,等到想起的时候再去写可能会忘得差不多了,重新再临又要费时费力。
另外,临帖勿贪多,泛泛临好多字,搁笔之后脑子一片空白,倒不如坚持少而精,做到临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收获。
总之,学书者初学时应慎重地选好所临范本,为走上学书正路作好铺垫。
然后,克服印刷规范汉字的固有模式所产生的心理定势,采用“五步循环临帖法”可事半功倍,很快深入传统,吃透经典,厚积碑帖营养,为灵感的薄发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