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照常和宸宸去散步。
我们俩总是一边走,一边聊天,这是我每天很享受的亲子时间。然而今天我们却因为一个小问题争论起来了。几个回合下来,我们都没有说服对方,宸宸有点急了,对着我大声吼道:“不对,你说得不对!”
我不紧不慢地说:“你怎么吼妈妈呢,你吼我,我就要生气了。”
宸宸嘟着小嘴,气鼓鼓地说:“我也生气了!”
“生气也不能吼妈妈呀,你不是说你爱妈妈吗?”
宸宸转过头来看了我几眼,说:“我是爱你呀,爱你也可以吼你呀。”
看到宸宸这个样子,我感到很诧异,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话吗。我们经常以爱的名义,自以为伟大地对孩子说:“妈妈说你是为了你好啊。”“虽然妈妈打你,骂你,但妈妈还是爱你啊。”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宸宸这样说就是对我们最有力的反击。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被自己所感动,认为自己是最爱孩子的,是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因此在爱的名义下,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吼孩子是为了爱孩子,逼孩子做一些他不愿做的事更是为了孩子好。
“不好好说话”在爱掩盖下,总是被我们突视,被我们原谅,认为只要有爱这都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之前,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图片,很值得我们思考。图片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而其中好几条都是“不好好说话”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行为粗鲁没礼貌,那其实是从父母或者一个屋檐下的人那里学来的;
……
既然是以爱为名义,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爱的态度呢?和宸宸争论问题,他大声吼叫,虽然我不会真正和他生气,但心里也会有点不舒服。同样可以想象,平常我们在吼孩子时,孩子心里也会不舒服。所以,既然爱孩子,就用爱的形式表现出爱的态度,温和从容应该是更适宜的爱的态度,不要给爱披上凶恶的外衣。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人与人的彼此交往,总是以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而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甚至是一些与孩子无关的事,对孩子大吼大叫,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后悔,总是给这些行为加上爱的名义。
孩子是一张白纸,也是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根源。如果我们平常能刻制自己的行为,用真正爱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所爱的孩子,可能孩子也会与现在有所不同。
好好说话,用“爱”原本应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不要给“爱”穿上不属于它的外衣,让孩子真正生活在爱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