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狂者,暗中窥探他人行为之人也。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我也爱偷窥,但热衷的是仔细观察、品味、偷窥别人文字里的情感。有的人写作,喜欢毫不掩饰,大大咧咧,表现自己的情感,是爱是憎态度分明。这类人写作,他写得爽利,我也读得畅快。有的人呢,则极尽掩饰之能事,文章一定是竭力掩盖自己情绪和倾向性的,生怕被人窥见了自己的隐私,但因为作者表达的欲望是那样浓烈,所以文字中还是无可奈何地躺着各种蛛丝马迹。这样的文章我读来也很畅快。事实上,在一篇文章中能发现作者的感情总是让我高兴。尤其在一篇没有温度的、生硬严肃的文章中,于字里行间觉察到作者隐晦的情感更是能够让我欣喜若狂。世间的事,没有比掀开别人的遮羞布、直视他苦苦掩盖的情感更让人雀跃的了。
在这个意义上,我的确是一个偷窥狂。
读书本质上是在读人,掌握知识也就是掌握其中蕴含的人的经验。在文字里,作者不得不坦诚地赤裸着。我们并不关心他的实体形态,而是透过文字的媒介,直接进入他的内在。从他的语言逻辑推测行事逻辑,从他的表面情绪推知情感倾向。我们甚至比作者还要了解他自己,他的性情气质,他的人格品性,都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种心灵的直接窥探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最佳捷径。
我们曾经忧心忡忡,担心知识取代了思想,担心我们的思想只是人类史上思想的集合,担心我们只是在被动地接收。但是,一次真正的阅读过后,我们的个人情怀和心理感受,实际上已经有了微小的变化。有时,一篇文章,甚至能令我们思维改观。所以,暂且别担忧主体性的缺失罢,不如去深刻地体会和感知自身的变化。毕竟,偷窥到和没有偷窥到,差别也是很大的呢。
经过语言和文字,我们能够描摹出作者的整个形象。我们根本无需知道作者本身的实体形象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根本无需知道下蛋的母鸡长得肥不肥壮。事实上,在我们想象中,能给我们产生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震撼的、真的、美的情感,这时作者的形象便是伟大帅气的了(是的,帅气也可形容女的,事实上,就我偷窥的经验,女性作者给我留下的直观感受就是帅气)。这样一个从文字中抽取出来的、想象的作者形象,也许不是他的本来形象,但是至少是他的一部分形象。想象中的作者,也是作者。读者构筑和接受的形象,能够铸就作者形象的丰满和立体。因为有一千个读者眼里的哈姆雷特,哈的形象才是丰富而伟大的。
当然,我们从文字中提取的作者形象,是赤裸着的,还是穿着衣服的,就看我们偷窥的能力了。
窃书之人被称为“雅贼”。我这种热衷于偷窥别人文字里的感情的行为,恐怕也可叫做“雅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