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家长,遭遇一个专门和你作对的熊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你说做,他偏不动;你说停,他偏执行。于是,你创造,他破坏;你收拾,他糟蹋;你休息,他闹腾;你已经疲惫愤怒,他却在惬意逍遥;你早已气急败坏,他却还轻松自在。明明只是一个孩子,却让你觉得自己在和整个世界战斗,拼尽全力也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如果要选出一个扼杀美好生活的凶手,熊孩子绝对当仁不让。什么贫穷和乏味,只要熊孩子小手一挥,就能轻松捣毁你的格调和情趣,让你营造的美好生活一地鸡毛。如何削减熊孩子的反抗情结,让他们更积极地合作?现在就教你7个小妙招儿!
方法一:让每一件日常琐事都充满趣味。
三年历史课不如看部清宫剧,三年地理课不如来趟欧洲游。这虽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出一定的道理:有趣的电视剧和旅游要比枯燥无味的死读书更容易让人投入学习。趣味性就是这么有魔力,能让时间度日如秒,让疲劳销声匿迹,让怨怼无从源起。
孩子更是如此,每一个小朋友都不能抗拒玩乐的魅力,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如果你能让“任务”变成游戏,孩子就会改变消极抵抗的态度。
我家冉宝是一个五岁小女孩,超级喜欢留长发却非常讨厌洗头。每次她不想洗头时我就会扮演理发店老板和她一起玩过家家。我用一块防水毯子遮住沙发,让它充当洗头椅,然后准备好热水、洗发露和毛巾就开始为我的店铺吆喝了:“美少女理发店开张了,有客人来洗头吗?”
冉宝立马兴致勃勃地光顾我的生意,态度转变之快让人乍舌。我会像专业的洗头师傅那样,事先给她围好毛巾,手法专业地帮她洗头,洗的时候会询问水温是否合适,还帮她按摩头皮。冉宝也努力扮演尽职的客人,她毫不掩饰自己的舒坦,还大赞我的洗头技艺。
在这个过程中,她没有完成最讨厌的洗头任务,而是玩了一个最喜欢的洗头游戏。她用最尽兴、最自由、最享受的姿态完成了曾经让她不愿做的事儿。
方法二: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
孩子强烈反抗的,有时候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被别人强迫的感受。他们反感被父母吆来喝去,他们讨厌只能依照别人的安排做事。所以,要想减弱孩子的抵抗情绪,首先要赋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当他们拥有自主的权利,他们就会建立起主人翁的角色感,从而更积极地响应。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他们选择权。比如冉宝洗头时,我一般不会强迫她马上去洗而是先和她商量:今天该洗头了,你想中午洗还是晚上洗?我发现,当她自己去选择洗头时间时,洗头这件事就能更顺利地完成。
有时候孩子并不满足简简单单的选择题,他更想自己出“解决方案”,不妨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尝试去思考一些独特又有趣的方法。比如和妈妈一起洗头,比如边听音乐边洗头。更多的自主权会激发出更多的主动性,孩子会觉得这本来就是他们自己想做的事儿,自然就更主动。
方法三:启动孩子身体中的奖励系统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运行着一套奖励系统,它会迫使我们更积极的行动。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大量的多巴胺会让人觉得警醒、清醒和着迷,它让我们发现了如何才能得到快乐,于是愿意为了获得这种快乐付出努力,包括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儿。
把孩子不爱做的事情和最爱做的事情放到一起,孩子身体中的奖励机制就被启动了。他会为了尽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变得充满斗志,更积极也更有力量去战胜“我不要”。
自从冉宝出生,我们家就执行了冉宝在家不看电视的规则。她只能用平板电脑去看动画片,而且还有时间限制。短暂的享乐时光让平板电脑变得充满治愈能力。冉宝只要看一会平板电脑,就会忘却全部忧伤,扫平全部烦恼,顿时充满力量。
所以我在帮她吹干头发时都会让她用平板电脑看一会动画片。因为可以看动画片,冉宝对洗头也不是那么反抗了,甚至开始期待起来。
方法四:消除孩子反抗的原因
反抗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与其费劲力气强迫孩子配合还不如好好和他交谈一番,了解他为什么反抗。当你消除了让他不想配合的原因,他自然就不会再反抗了。
通过和冉宝的交谈,我发现冉宝之所以这么讨厌洗头是因为洗头会让她疼。把绑头发的橡皮筋解开,橡皮筋会缠住几根头发,这会弄疼她。把她的头发放到水中揉洗,经常会扯到她的头皮,这也会让她疼。用毛巾在她头上乱擦一通也会让她不舒服。
发现这些问题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每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让他们变身熊孩子的家长。孩子的反抗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针对问题采取了改正措施:更换缠饶细线或软布的橡皮筋,洗头擦头时把动作放轻放慢。当导致疼痛的原因消失后,冉宝的反抗情绪也削减大半。
如果你试图一声令下就让孩子行动,你就把孩子当成了运行精准的机器,因为只有机器才能做到没有情绪绝对服从。当你认可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哭会闹的人,你才真正有资格与他合作,因为你终于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主导孩子行为的情绪了。当你解决掉隐藏在反抗背后的问题,你就能帮助他消化负面情绪,让他拥有合作的能力。
方法五:抱着孩子听他倾诉
接受、认可孩子的真实情绪,哪怕不去处理它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的反抗在很多时候不一定是为了抵制执行,他其实只是想让别人理解他的心情。哪怕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痛苦,这痛苦也会变得可以忍受。一旦发现自己被理解,孩子就知道自己有了同盟,他会变得勇敢坚强,并且十分愿意对困扰自己的事情做出更积极的回应。
冉宝对于洗头这件事有时候会反抗得情绪失控,她会哭着闹着坚决不洗头。这个时候我就会抱着她,让她坐在我的腿上,听她倾诉自己的心情。
我不打断她的发泄,也不急着反对她再也不会洗头的决定,更闭口不谈人为什么要经常洗头的大道理。我只是不断地认可她的感受,让她知道我明白了她的心情,我了解了她有多讨厌洗头,我甚至愿意和她一起想个办法让洗头变得轻松容易。
哭诉很快变成头脑风暴,我们大谈特谈发明创造。比如发明一个瞬间洗发头套,只要戴一下头套就会让头发变干净。不用水,不用洗发露,不用毛巾,甚至不用把编好的麻花辫子松解。比如发明一种头发免脏疫苗,只要接种一次,头发就永远干净柔顺再也不用去洗。
从抱怨洗头到天马行空的洗头发明,冉宝因为被理解和接受而恢复平静。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示意这场“洗头闹剧”到此结束,然后就自己跑到卫生间准备热水洗头去了。那轻松又自然的行径完全是一副成熟自律的大人做派,好像刚才一直闹着不去洗头的小屁孩是我一样。
孩子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不用着急也无需强迫,你只需要倾听他理解他,让他有机会宣泄情绪。坏情绪消失了,自律的力量就恢复了。
方法六:适当让孩子体验任性的恶果
有的时候我也会任由冉宝不洗头,让她尝一尝不洗头的恶果。比如打结儿的头发在梳理时更疼,比如会被小朋友嘲笑。我觉得付出一些“任性成本”还是很有必要的。甜枣吃腻了非要吃苦瓜,那就让他尝尝苦头嘛!
任性成本和惩罚其实是不一样的。任性成本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你因为任性妄为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它符合客观规律。惩罚是一种主观伤害,我要人为的给你制造一些痛苦好让你记住。
惩罚是不提倡的,因为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补偿心理。你惩罚他是为了让他不再犯,实际上他会更无顾虑地再犯。他们会觉得:我已经受了惩罚,已经为错误付出了代价,所以可以无罪释放。他们不怕再犯,因为反正可以用惩罚抵罪。
而任性成本实际上是在做选择淘汰,他意识到自己做的任性选择不会让自己舒服,它是一种差劲的选择,要淘汰它不再去做。
方法七:以孩子的实际要求和感受为原则
“你妈叫你穿秋裤”是典型的中国式关爱,它折射的是父母对子女过度的爱。以自我感受为出发点,不理会对方需不需要拼命去给,哪怕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这应该是最尴尬最悲情的爱了。
爱孩子当然不是倾其所能的给予,给的虽多但不适宜反而是一种伤害。孩子对“过度关爱”的反抗就像身体的免疫系统在浴血奋战。它们正在拼命自保,可父母却还在一厢情愿,甚至因为遭遇熊孩子的反对而愤怒,毫不察觉自己的言行就是让他们变身熊孩子的病毒。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时,我们首先要认真思考我们的要求是不是过分。是孩子需要的还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是真的对孩子好还是只是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感受?
在洗头这件事上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最开始,我按照自己的洗头频率给冉宝洗头。她本来就不喜欢洗头还被要求天天洗,反抗情绪就更激烈了。
我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外出,每天洗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冉宝不会,头发即使一周不洗也还是清爽顺畅的。而且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每天洗头会破坏头发的天然保护膜,反而对头发不利。
无论健康还是自身需要,冉宝都适合更低的洗头频率。当我为她调低了洗头次数,我发现,她的反抗情绪也被连同一并调低了。
其实,没有一个外人比自己更了解自身的需要,哪怕是他们的父母。不要强迫行孩子去做什么,父母只是孩子身体的创造者,不是孩子身体的行使者。
结束语
合作,是两个互为平等的人的相互配合,任何一方都需要被尊重和自主协商。抵抗的情绪其实是相互的,就好像一对作用力。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下姿态,没有无理的命令和压迫自然就没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