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即有点发愣,感觉哪里不对啊……
过后才想起来应该这么反驳他o(╯□╰)o:
你没听说过西尔斯亲密育儿法?
你不知道宝宝刚出生时,离开妈妈的子宫这个“保护性”的大环境,并且奋力通过产道的挤压来到世上时,是多么无助和恐慌吗?外界的声音、光对刚出生的他来说都是太过强烈的刺激。他不会说话,唯有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一切感受和诉求。
你不知道他刚刚作为一个独立的小人儿开始生活,开始自主呼吸,吮吸,排泄……等等都需要他在短时间内快速的适应。
你不知道婴儿不存在“惯坏”这一说法,你只要给他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他几乎不会无理取闹。
……
悔不当初,当时怎么没想起来这些理论!
我注意到他说这句话时的表情,能想象这应该与他母亲当年是一个模样。
他是一个接受过国内最高层次教育的博士,他在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可能已经相当了得,但在育儿这件事情上,他仍然像个“没读过书的孩子”,停留在小学生阶段。他所知道的方法仍停留在“家庭传承”上——母亲当年的做法和观念,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不问对错,全盘接受,并且认为理应如此,不容置疑也不需要质疑,更不需要科学的实证精神去再次探索和印证。
我老公在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有时会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他空有一腔热情想陪孩子、逗孩子,但往往持续不了五分钟。孩子在他怀里扭来扭去,嗯嗯啊啊的时候,他就说“不行了,我搞不定啦!”然后立刻就要拱手把孩子要交给奶奶或妈妈。他认为,奶奶和妈妈天生就会哄孩子,而男人不会。
我真想说,人家生孩子之前也是一枚对奶瓶、尿布嗤之以鼻的女青年,怎么生了孩子之后,就突然成了会变戏法、会哄孩子的多面手了?
且往书架上看,那里默默地多出了这么一类书:
《0-1岁幼儿游戏,如何与幼儿互动》
《早期教育与天才》
《格林斯潘论早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但“生”出来的过程完全是个生理性的过程,这个作品虽然伟大,但几乎不需要父母太多的努力,人人皆可为父母。“养”的过程才真正需要父母花费心力的。所以,培养出一个有自己独立价值观的、乐观积极的、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孩子,才是一个伟大的作品。
从怀孕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小生命,在她独立、成年之前,我们要伴随她十几年之久,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家长?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做优秀父母的唯一道路。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才能适时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养分,才能应对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
你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互动?那就去看看幼儿游戏的书,或者跟别的妈妈/爸爸学习有趣的亲子游戏,又或者去参加早教机构的亲子活动;
你不知道六个月以后的纯母乳宝宝该补充什么营养剂?只要你肯花心思和时间,拿出刷朋友圈的空档,总有渠道获取想要的答案;
你不知道怎么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只能眼睁睁任他坐在电脑前玩游戏?
你不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开始显现出哪些特征,怎样处理好独立与叛逆?
……
你现在不知道,但你总会有办法去知道。
如果遇到问题,只一摊手,说“我不知道啊”“这个我不懂啊”,那么,谁能保证你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又或者,只任凭脑袋里留存的上代人的育儿法来养这个时代的孩子,您觉得,合适吗?
育儿如同一项新的事业,新父母都是从头开始的。
回顾你的求学和职业生涯,哪一项不是充满了持续学习、努力和打拼的过程呢?
你六岁开始读书,一路读下去十几年才拿到一张大学毕业证书。
你毕业后进入职场,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工作后,才从职场菜鸟晋升到企业中层。
现在,你走在养育宝宝这条新的道路上,又从“新手父母”的菜鸟级别开始打怪升级,要想以合格的、优秀的父母来毕业,恐怕仍然少不了一番探索、努力和持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