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群里,聊到了红楼梦里的诗,搞的一个朋友好纠结。他就想写出完美的文字,但又苦于自己才能略欠,所以无法下笔。我当时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完美的文字?我的弦外之音是,哪里有什么完美的文字?有标准吗?有尺度吗?
所以这个朋友的问题根本不是才能不行写不出完美的文字,而是到底为了什么而写?
写能带来什么?
我真正自己写东西是从高中开始的,之前写作文那种在我看来不叫写。写着写着我就感觉自己有了一样东西,那时候说不太清楚,现在我总结一下应该就是所谓的情怀。一个理科生拥有了这么个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我知道对我来说这个东西用处很大。
随后的大学时代就不怎么写了,再次拿起笔的时候,就是进入杂志社的面试。提笔开写,我就真的感谢高中时代的基础。那时的一个爱好,其实不经意间对自己实施了刻意练习的效果。结果就是我可以自然的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也因此我顺利的进入了杂志社,开始了编辑记者的生涯。
那几年写的就多了,我也通过这个本事赚了不少钱,不过,我却没有真正的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我在规划专题,约稿采访,组稿编辑。到最后成为编辑部主管的时候变成审稿校对的角色,基本不写了。这个时期的写作我得到了什么呢?应该是技巧。
随后就算是弃文从商了,再次提笔就是简书的出现,让我找到了一个平台来释放多年来的积淀。写了不到一个月,也看了很多人写的东西。我觉得在简书上的写,会得到的是释怀。而且估计这是写作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因为我好像也不需要别的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创业作者写的文章: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东西,你为何依然不牛逼?写的什么不去说了,单就这个问题,让我有一个感慨:为啥非得牛逼啊?读书和学习就是为了牛逼吗?想一下,好像还真是。做事儿总得有个动机吧,否则如何能下得去手对自己施压呢。
但是这真的错了。如果你是为了牛逼而读书学习,那你读不好书、也学不好习,机械的坚持和努力,只能给你带来光阴的流逝和失败的蹉跎。我不想说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人生的意义,因为这太虚,我相信明白我说什么的人,都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目的。
回到写作上,也是一样的。写最后能给你带来什么?我敢说你越是苛求的,往往就越得不到。当然了,现在有很多教套路的,各种方法、范式、攻略。如果写作和游戏一样,那这些好使,能带你通关。可偏偏写作不是,写作最后呈现的永远都是真是的你,你是什么样,就会写成什么样(抄袭的我服,但是抄出来的是啥,自己心里清楚)。
我就不是感性的人,所以我写不出感人肺腑的煽情佳作。反过来我会很感慨那些看我写东西然后默默关注和点赞的人,尤其是写理论的,那么枯燥都能看的进去,我也想给你们点赞。
回答这个问题吧,写作能带来什么?只要由心而写,你心里有什么,就会带给你什么。关键在于你自己,写作其实是一面镜子。
什么是知识变现?
这个问题就很火爆了,看到很多热文都是教这个的,粉丝也很多,大家也都对前景很看好。我不想泼冷水,但是得说几个很客观的事实。
知识变现不是现在热,这个领域一直都是热的,只是现在渠道更开放和便利,大家感觉这个东西离自己近了。但是能不能变现,不取决于这个渠道离你多近,而是这个渠道你进不进得去。
知识变现是两种人的财富来源:一是专业的知识生产者,二是投机的套路使用者。前者产出价值,后者运用套路。他们都能实现知识变现的目的,但是却有本质不同。
知识生产者是依靠平生所学和才智心思,拿出正真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变现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所以有意义;套路使用者依靠的是煽动性和从众心理,最后是零和博弈,跟从者只会付出,很难回收,基本无法复制。
所以单从写作的角度想知识变现的事儿,要么踏踏实实写出真东西,要么别想变现的事儿,把分享做好。实在不行咱就现实一点儿写着玩儿,陶冶了自己成就了别人,也挺好。
“总是深情留不住 偏偏套路得人心。”即便如此,我还是奉劝,少学点儿套路,多写点真情。
写而优则……?
其实我们写东西的初衷都会是一个大愿景,我学生时代的写作就是以成为一个小说家为目标(截止目前一个小说,哪怕是微小说,都没写过)。但是写着写着,我就忘了这个目标。基本就是随心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当然了我不会浇灭写作的梦想,希望所有人都能写而优则成作家。但理智如你,应该知道,那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如果你心里住着个大家,谁也拦不住你;但你心里住着的是如我如彼的普通人,那就把写作当做个乐趣吧,这是挺好的一事儿。
那天在群里的聊天,我举了个典故:
一天欧阳修和学生看到一件事儿,就是一匹马从集市飞驰而过,跑过去的时候踢死了一条狗。欧阳修的学生就说这个事儿得写一下啊,写个故事、写个通稿、写个报告文学、甚至有人要写本书发表……然后欧阳修提笔写下:疾马毙犬于道。六个字,完事儿。
我是达不到欧阳修的境界,但我能体会他心境,好的写作就是简洁。推演到今天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而写?我觉得仅为心境就可以了。
感谢:古候子的文章标题以及欧阳修他老人家的简洁。
——END——
我是削寒,希望这个分享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