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明每天早上起的很早,先烧水,在烧水的时候刷牙洗脸,打扫房间,水烧好了再去做饭,做饭的同时听听英语。一个早上,小明做了很多事情,然后开开心心心满意足的去上学了,因为他感觉自己比别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节省了时间。
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道理,合理的利用好时间,会让一份时间有多倍的产出。
看起来很有道理是吧?可是,当把这种行为模式,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时,却会出现另外一种状况:所有的事情都处于一个不完美的状态。刷牙是有规范的,洗脸也不是急匆匆的用水冲一下,听英语更是要集中精力。也就是说,每件事情能完美的做好,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时间,还需要我们最宝贵东西——注意力。
时间能多线程利用,但是注意力不行。
举个例子吧。以前一直以为,健身就是在空余时间,去健身房玩玩,可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后,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在上述的多线程的思维模式下,总想着把一份时间多次利用,导致我的日程表排的很满,所以空余时间基本上不存在了。
第二个问题:效果不好。空余时间的出现,大部分情况都出现在刚刚完成某一项任务,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然后发现还没有健身,这时候再去健身房。其实效果更差,这种空闲时间的状态下,人其实已经处于一个很疲劳的状态了,这时候去健身,要不匆匆了事,要不就很容易受伤——注意力已经被前面的事情消耗了呀。
所以,这种思维模式,有时候真的是一种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四分之一的事情。
过多的涉猎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注意力是一定的嘛,去干了这个,其他的部分分到的注意力肯定就少了。所以,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
一: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某几个方向,几个就,而且必须是某一个时间周期内,优先级最高的几个;
二:为这几个兴趣,规划合理的注意力分配表,而且每一件事情,都要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高效的产出。
俗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将每件事情都尽力做好,“少”并不一定比“多”差。优质的“少”比“差不多”的“多”,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