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临时兴起,对贵阳市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站,自然要拜山,位于市内西北部的黔南第一山——黔灵山就成了首选。黔灵山顾名思义就是黔中灵山,它以其山幽林密、湖水清澈而闻名天下,是贵阳市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贵阳市有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这里的山不高,但较陡多弯。山上猴群随意出没,常与游人零距离接触,如果不是恶意挑逗,这些顽猴与人倒也和谐相处,彼此吸引、开心,形成人猴同乐的妙趣,这也是这座公园的独特之处。
山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叫麒麟洞,因洞口有一酷似麒麟的钟乳石而得名。在贵州大地,因钟乳溶洞而出名的地方非常多,这个麒麟洞小而无华,绝对算不上胜景。只因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先后曾在此关押过,因而被游人追捧、凭吊。立于此处,感慨万千,70多年前事件的主角都已作古谢幕,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也鲜有常人提起,唯独此地因名人而闻名,成就了后人的好奇与寻访。
第二站,必拜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黔灵山也不例外。在群峰的中心有一寺庙,叫弘福寺,是清康熙11年(1672年)由赤松和尚开创的佛教寺院。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求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寺庙到不算太大,但寺内香火旺盛,古钟悠长,应是当地的吉祥宝地。
进城观古察今、体验贵阳风土人情自然是后续的行程。看介绍,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真正走进贵阳市内才感觉到这里的现代化痕迹与中部省会城市还有不小的距离,而山城相绕、城林相伴倒十分贴切。毕竟是西部的高原城市,交通和自然条件都会制约发展的步伐,把这个地方要变成现代化的城市,我看还要走很长的路。
甲秀楼是贵阳市内的著名古楼阁,矗立在南明河的中央,三层挑檐,雕栏环护,两端通过浮玉桥连接河岸。明清以来这里便是文人骚客的聚集之处。让这座楼阁出名的并不是建造它的种种传说,而是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为此楼所撰的206字长联,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了26个字,堪称楹联一绝。只是现在正在修缮,无法近观,只能远眺,甚为遗憾。
筑城广场是贵阳市内最大的现代化广场,也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筑”是贵阳的简称,意为竹。一说竹四季常青,能够展示贵阳良好的生态优势;一说竹能够彰显贵阳人崇尚气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这个城市客厅必然选择了竹元素作为文化灵魂。广场中央的巨型雕塑取名叫"筑韵",由8个巨大的芦笙组成,其中每两个芦笙为一组,全为钢制,分别架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重量都在25吨以上,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芦笙了吧。
贵阳最有名的风味小吃有恋爱豆腐果、"丝娃娃"、牛肉粉和肠旺面等。因时间所限,我只品尝了肠旺面。这种面条乍一看就像肥肠方便面,其实做法还十分讲究。面条是由面粉、鸭蛋、荞麦面等混合后手工擀制而成,再根据温度发酵1-2天才能煮食,弯曲而有弹性;再配以豆芽、肥肠片、嫩血旺片和脆臊(用五花肉炸制的一种干而脆的肉丁),最后浇鸡汤、淋红油,撒入葱花即成。口感面有嚼劲,料有脆有嫩,倒也可口。
贵阳的街道多以坡道、桥梁为主,因此共享单车在这里用处不大,有时甚至是累赘。富有人性的是繁华路段的每个过街桥洞里都有上行电梯,且在桥洞内部设立了许多小店铺,让人能感觉到城市设计者为民着想的意识,这一点值得家乡的当政者反思与学习。
贵阳的最后一站当然是离开。位于黔灵山背后的贵阳北站是高铁站,去往那里必须过桥入隧,尽管离市区有些远,但交通还算便利。这个站刚刚落成,十分大气、现代,只是客流不太多,显得有些冷清。
半天的贵阳行,了却了一桩梦。十年前匆匆来过,但未走近,不知贵阳一草一木;今天又来过,看了、知了、尝了、游了,对贵阳已不陌生。故乡、贵阳,同为西部,却居南北。两地的景致不同,但对发展的追求却相同;两城的风情不同,但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却相同。
(2017年11月1日于贵州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