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子公司财务反馈账户被某法院冻结,遂致电该法院了解案件情况,方才得知,该案一个月前就立了。
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电话那头却言之凿凿:“你们应该知道是什么事情吧?等排期基本确定后就给你们发送相关材料!”
本想问他:什么叫“应该”知道、“基本”确定?案立的早,冻结的快,独留被告一脸懵逼站在原地,合适吗?
愣了下,没问出口。毕竟还得开展后续工作,想着过几天再磨一磨,没准能提前给个照片什么的,一句好的谢谢便挂了。
毕业时考过某基层法院,混过笔试,面试出了糗,历历在目。不过也不后悔,因为没学过公考,笔试能过纯靠运气好。我这个人,向来是没付出就不后悔。
说起来,我曾无比向往检察院,现在好像也是。奈何政治面貌不符合要求(群众一枚),当时知道检察院对政治面貌有要求的时候已然来不及补救,再等一年又会因失了“应届生”身份而无法报考。罢了,“弃公从私”。
当然了,家里老人都觉得体制内好,所以即便不复习也得硬着头皮去考,算了却他们个心愿,也能心安理得的告诉老一辈,“我好好考了;我没考上”。
之所以扯过往种种,是因为我曾幻想过,也在打完开头提到的那通电话后试问过:如果是我…?如果我当时面试也过了,现在应该也是一名成熟的法官助理了吧,熟练地处理着,亦或应付着…
基层法院,至少我们这里的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是现实情况,年轻的法院人离职率也高,前脚顶着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进去,后脚出来就“反光”了。也免不了勾心斗角,免不了被卷入一些懂得都懂的敏感话题(省略省略)。脑累,眼累,心累…
如果是我,会不会辜负当事人,任何一个当事人?我自信不会有意为之,但无意间呢?这不是以“圣母心”去苛责自己,而是对假设出来的这名人民法官的真诚发问。我不知道,也不敢保证…这么一想,更庆幸自己没有进入法院,不知道当事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庆幸…
现在的法院基本实现了流程化,但流程化只能有限地提升程序效率、解决部分管理问题,它规避不了五日内的第三十天。
数字化和数字化意识,真的很重要。
写到这,想到两个有意思的话题:一是“四个正义”的关系,即绝对正义、相对正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种种,时至今日仍不失价值的经典议题,值得一论;二是数字化转型,公检法司、国税总局、央国企、民企等,这几年积累过一些已公开或可公开的案例,值得梳理。
又累了,该休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