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人生七年》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现象:富人的孩子最终都变成了富人,而穷人的孩子大部分依然是穷人。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越努力越穷呢?
为什么越努力反而越穷?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那个接受高等教育,进入中产阶层,但又始终受困于财务危机的穷爸爸,这样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才能找到一份风险低,收入稳定的好工作。
而那个仅仅初中毕业,且白手起家最后家缠万贯的富爸爸,则告诉孩子:要想不再受困于财富,就一定要逃开那些追逐稳定的圈子,跳出舒适区,学习财务知识,掌握金钱的运动规律,不再为了钱而工作,而是让钱为你工作。
两个爸爸的观念截然相反,他们的人生也是迥然不同。穷爸爸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从事教育工作,期望于工资的增长,但随着工资的增多支出也随之增加,工作、支付账单、工作、支付账单,陷入于“老鼠赛跑”的轨道无法跳出来。而富爸爸运用致富知识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实现了财富自由。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明白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资产通俗点来说“就是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比如能产生收入的房产、股票、外汇、债券、收藏品等,它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相反,负债就是把钱从你的口袋取出的东西,像银行贷款、房租、购物消费等。
富人思维会选择买入资产,穷人思维会选择支出甚至产生负债,中产总会买入自以为资产的负债,这就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中产越来越焦虑的原因。
重点说说最近引发讨论的中产阶级,他们收入不菲,为买房买车终日忙碌,没钱就省点花,有钱又要投入换房换车、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大额消费,有闲钱投资也可能出于投资目光的局限性,买入的资产反而没有期待中的收益,即使是房产,也有增值快的、增值慢的、甚至也会贬值。现实生活的压力、对未来经济的担忧、以及投资目光的局限性,这些都使得中产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焦虑。
2、掌握财务知识
从长远来看,重要的不是你挣了多少钱,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以及能够留住多久。
学校里只教给我们如何依靠技能去赚钱,却没教给我们如何去守住财富,因此有很多人把自己的血汗钱和本应该用于构筑资产项的钱都挥霍在不必要的负债上面如果只会挣钱,却没有结余的话,永远都是在为钱工作。这也是很多人工资增长,存款却不增加的原因。
这里就凸现了强储蓄和做预算的重要性。在发工资的时侯首先存一笔起来,将多余的钱存起来,工资低时可以从100元,200元开始,也要存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小笔的财富就是我们的雇员,不断积累起来的金钱借助投资工具的力量滚动起来,并且永远都不要花掉。
理财要趁早,理财不是有钱人才可以做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早日具备的技能。1元就可以买基金,100元就可以攒钱,房贷的利率没有理财利率高……赚钱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是可以锻炼的。一开始资金少的时候,正是学习投资的好时机,因为即使失败了,损失的本金也很少,理清思路,总结经验,才会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逐步学习,逐步进阶,最终让钱开始为我们工作。
3、构建多项技能
大多数的人在学校出来之后都只具有一项专业技能。
为什么很多人在学校出来之后,在社会打混多年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挣不到钱?有位商业顾问回应说,是因为他们只有一项技能。
在现在这个社会,大部分人要学习和掌握不止一项技能,只有这样他们的收入才能显著增加。开拓市场的专业人士不仅要了解销售的产品,还要洞察人的心理,沟通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也决定一个单子的成败。
就连我们一直想提高的财商,也不是单一能力,它是会计、投资、市场和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只有将这些技能都结合起来应用在我们的理财当中,钱生钱也就容易得多。
此外,尝试开拓思路,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因每个人的时间有限,占用时间较少或对时间投入的要求能逐渐降低的被动收入模式是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