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我们希望通过一些习惯的建立,实现良好的自律。但是习惯养成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比如自己罗列了一堆习惯,但是并不知道该如何养成?或者说,看到别人要建立一个什么习惯,自己也随意地设置习惯目标,导致养成习惯失败的案例。
刚才说的这是我们会遇到的痛点。那么该如何解决?在海比特训练营第三天,我终于有了答案。
思维上:明确习惯的层次
有句话这样说,“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以为的吗?”听上去,很容易被绕晕。用在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上,再合适不过。你以为的习惯就是真正的习惯吗?你以为习惯就是21天可以养成?其实并不是。
之所以会产生认识的误区,是因为你没有分清楚习惯的概念以及习惯的层次。明确概念也是一种习惯。
我们常说的习惯分为元习惯以及表层习惯。(如图)
元习惯,也可以叫做核心习惯。它是对一个人的素养、才干品质的描述。元习惯非常重要,它支撑着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表层习惯。它是某个个体在一个阶段中通过持续行动、训练而让自己产生具有一定惯性的行为方式。根据阶段的不同,表层习惯可能会被强化或者取消。
元习惯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协作增效,不断更新)就属于元规范的范畴。
而我们把养成之后很难改掉(除非极端情况:失忆……)的习惯来定义为习惯,如果是养成之后却很容易中断或终止的习惯定义为习惯化。
就这个话题,易仁永澄老师曾这样说过,因为元习惯是本质、元习惯是真正的习惯,表层习惯只是看起来像习惯而已!不研究习惯理论的人,通常会将习惯分为三大类: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和思维习惯,这三大类和元习惯与表层习惯的对应方式是:行为习惯就是一种行为的惯性,它可以中断也可以重新再启动,这是一种典型的表层习惯;思维习惯就是元习惯的一种,一旦形成了思维习惯就非常难以改变;而身体习惯处于两者之间,可以作为元习惯也可以作为表层习惯,要按照具体情况分析而定。
行动上:养成一个表层习惯去积累元习惯
我们常说的养成习惯,也是希望养成元习惯。元习惯神可以迁移的,伴随一生的成长。比如说你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元习惯,那么你在遇到刺激之后,拥有主动权,不会各种焦虑或者其他小我原始状态去应对。
既然元习惯的好处这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成?
元习惯必须通过表层习惯去落地。养成一个好的表层习惯去积累元习惯。通过习惯化的日常思维去加强元习惯。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要练成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中的知己解彼,在日常中可以通过一些可以训练,比如交流中,聚焦“对方的意图,说的事实是什么,表达什么”三个主题,并且记录下来,每天三次。通过这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去让元习惯落地。
在养成过程中,不同种类的习惯花费的时间也不同。
每天自律的行为,也就是表层习惯,需要21-45天,可以初步形成;肌肉习惯,需要1-6个月养成;思维习惯就是元习惯,需要6-2年的时间养成。
今天分清了习惯的种类,理清了概念。在习惯养成中,我们才能实现表里如一。所以说我们哪怕我们需要花一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元习惯,也要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