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显然有点儿标题党的意思,因为这样说其实是不准确的,当我来到英国后,明显感觉与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的美育教育普及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且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这里无论做什么工作的人,有点儿与艺术相关的兴趣,是再平常不过了。
周末教堂聚会,随便哪个人在钢琴前坐下来弹一曲圣乐,只是一种日常,并非文艺青年的专利。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在各种社团中成长,参与的社团越多,在社团内的影响力越大,就越有魅力,而不是像我们一样,从小到大都在搞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尽管现在有所改观,但貌似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便给孩子报了一堆所谓兴趣班,其实并不一定出于真正的兴趣,功利目的才是主导,这是我们与西方教育最大的差距。
但具体到马丁先生而言,他并非一个专业画家,而且在整个成长期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与绘画有关的社团,上学的时候,他像所有身边的男孩子一样,热衷的是足球,网球,甚至台球之类的体育运动。一句话,他一直都是一个绘画小白,止于欣赏。
工作后,他的工作没有离开过销售,现在的主业是经营一家礼品店,诸如各种贺卡,邀请卡,圣诞卡,答谢卡,生日派对以及各种派对和婚礼饰品之类的,这种东西本质上只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工业快消品,况且他只是个经营者,并不参与任何创意和设计。
大约5年前的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慈善店里看到了两幅老油画,于是用非常实惠的价格买了下来并保存至今,就是这两幅。
“事实上,我并不知道它是名画,也不知道它的价值,甚至真伪,只是简单地被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氛围和感觉所吸引。”
他说。
但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对线条,色彩,构图发生了强烈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概是和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会开始喜欢一些深入细致的,能让自己静下来观察和思考的东西。”
于是工作之余,他开始琢磨绘画,他没有拜师,而是在网上看视频教学,然后抽空去类似大英博物馆那些地方参观实物,剩下的便是自己涂鸦练习。
他的题材五花八门,人物,花卉,风景,静物,摄影,甚至照片,基本是逮什么画什么。但有一条——没感觉的时候绝不勉强。
这幅搞不清楚是朝阳还是夕阳的画是他最喜欢的作品。
“看似简单,但你要把色块变成有意境的东西并不容易,复杂的画面可以靠构图来博取眼球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简单却不行。”
他说。
也因此,他的画并没有多少存量,因为他不追求数量,也不以此为生,但对绘画的理解却日益深刻,技法也日趋熟练。
我曾观摩他作画的全过程,感觉有的时候很像是中国画里的“泼墨”,他喜欢大量的颜料堆积出来的那种凹凸不平的质感,我不知道这个在西洋技法里面叫什么,更不知道用英语如何表达,但觉得极易呈现立体感。也许因为无门无派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的原因,更容易形成个人风格。
这幅是他近期专为我画的红酒图,看上去色彩绚丽,极富质感,但愿某天我们的某个酒庄能用得上。
人生苦短,唯有美将永远不朽,谁打败了时间,谁就是最后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