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卓擅政
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反叛,队伍有十多万人,天下骚动。朝廷征召曹操为典军校尉(掌管近卫禁军,多由皇帝亲信担任,为西园八校尉之一)。遇到汉灵帝驾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太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和袁绍谋议诛杀宦官,太后不听他们的。于是何进招来西北的董卓,想以此来胁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京何进就遭人刺杀了。董卓到京后,把少帝废了,立他弟弟刘协为帝(汉献帝),京都大乱。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董卓新设),想和他谋划事情。曹操认为董卓最终定会失败,就变易姓名,逃归乡里。董卓便杀了废帝和太后。曹操到了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变卖家财,招募义兵起兵讨伐残暴的军阀董卓。
二、义军伐董
除了曹操,各地的州牧、刺史、郡守也联合起来一起起兵讨伐董卓。他们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众人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任命曹操为奋武将军。
三、荥阳之战
董卓听说东方兵起,就把天子迁到长安去。董卓自己驻扎洛阳,焚烧宫室,洛阳数百年积累下来的文明毁于一旦。联军到了洛阳周边,都害怕董卓兵强,不敢先发动进攻。曹操说:举义兵以诛暴乱,大军已经集结,诸君疑惑什么呢?如果董卓听说山东起兵,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即使无道,犹足为患,现在他焚烧宫室,劫持迁徙天子,海内震动,这是老天要灭亡他,一战就天下定,机会不可错失。曹操指出了董卓挟持天子,又占着险要的地形,其实占据着优势,可以东向号令天下,即使跋扈,可能大家还耐不了他何,只不过他做的太过了,竟然焚烧宫室,劫迁天子,这下惹的天怒人怨,没戏。曹操自己引军西进,张邈分了些兵跟随曹操(曹操隶属张邈),在荥阳(今郑州西)汴水遭遇董卓的部将徐荣,作战失利,士卒死伤很多。曹操自己也被箭射中,骑的马也受了伤,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马换给曹操,曹操才逃了出来。
四、义责诸将
曹操前进到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北),联军的兵众有十多万,天天置酒高会,不思进取。曹操批评了他们一番。为他们出谋划,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制其险,袁术入武关,都坚守不要和董卓对战,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事可立定。若照曹操说的行动,就可以对董卓形成三面合围,可惜张邈他们不听他的。曹操很气愤,至于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曹操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
这支队伍中其实还有一人非常有血性,那就是后来奠定江东的孙坚,当时隶属袁术。曹操、孙坚打董卓如此拼命,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图的啥?除了年青人的一腔热血,还有什么理由呢?后来他们的后代建立了魏国、吴国,不能不说是他们先有德于百姓啊。
曹操的兵众少,就和部将夏侯惇等到扬州招募士兵,刺史陈温、太守周昕给了他四千多兵众。半路上,士兵叛变,边走边收兵,收得千余人,屯驻河内(今河南省武陟县)。
联军内部也发生了互相攻杀事件,刘岱把桥瑁杀了。袁绍和韩馥则想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后面袁绍骗取了韩馥的冀州。
五、打黑山贼
又遇到黑山贼聚众十多万寇掠魏郡、东郡,刘岱任命的东郡太守抵御不了,曹操带兵入东郡,大破黑山贼,袁绍因而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
期间曹操还在内黄(今河南省北部)收拾了匈奴于夫罗。这个于夫罗是南单于的儿子,灵帝中平年间发匈奴兵,于夫罗帅兵助汉,恰其国发生叛乱,南单于被杀,于夫罗就留在中国。这个时候趁着中国内乱寇掠诸郡。魏晋以来许多像于夫罗这样内迁的北方部族,还没完全被中原文化同化,中国强盛时则顺服,一遇内乱则趁机而起,后来的五胡乱华即因此而起。
董卓后面被在京的司徒王允和吕布合谋杀掉,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和郭汜掌握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