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美食 家的温暖
“妈,吃什么呀今天?”这是我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每天必说的一句话。
“是你爱吃的呀”妈妈回答。
我从小就喜欢吃妈妈做的饭菜,觉得妈妈是全世界最厉害的人,会做那么多的菜,还总知道我喜欢吃什么。
放学后,妈妈下班了来接我回家。
伴随着我写作业的是“擦擦,当当”的切菜声,咕嘟咕嘟水涨了,菜肉的香气总是分散着我的注意力。
我放下手中的笔,“蹭蹭”跑到厨房,看着妈妈忙碌的背影,“妈,吃什么呀今天,这么香。”“小馋虫,都是你爱吃的,赶紧写作业去,马上就能吃饭了。”
我看了看砧板上放着妈妈刚卤好的牛肉,抓起一块就塞进嘴里,然后满足地继续写作业去了。
爸爸回来了,好了,大家都回来了,可以开饭了。白天一家人各自忙碌,晚上吃饭的时候却能围坐在一起,一家人好好地吃上一顿饭,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这样的画面常见到从来不曾注意,如今仔细回味起来却感觉温暖无比。
妈妈也说:“一个家,要有做菜的烟火气,才像个家”。
长大后,最喜欢的味道,叫做妈妈的味道。
高中时读到一篇文章觉得对妈妈的比喻很有趣,便读给妈妈听。
这篇文章把妈妈比作了陀螺,原因是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一刻不停地在忙,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忙得团团转。妈妈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这比喻太形象了,说得不就是我吗?我也笑,却多了一份愧疚。
高中的我忙学业,作业辅导资料厚厚一沓,我便从来没有帮妈妈做过什么家务活,做菜更是一窍不通。妈妈也没要求我做些什么,只要求我认真学习,为将来努力奋斗。
妈妈理解并一直默默地为我做着后勤工作,我高三时更是回家后便埋头于书案,只有晚饭时,一家人才可以好好坐在一起吃吃饭,说说话。
升入大学后,异乡的饭菜口味令我难以适应,实在想念家里的饭菜,想吃妈妈做的饭。盼望着盼望着,一学期终于结束了,思家心切的我在考试结束后的第一天边赶回了家。
“来吃饭吧,这些菜你再外面肯定是吃不着的,我多做了些,你多吃点。” 妈妈望着瘦了许多的我心疼地说。
“恩!妈妈做的饭最好吃了!”我边说边塞了一口到嘴里。
吃完饭,看着妈妈继续忙碌的背影,忽地想起了高中时看过的那篇文章。
睡前,我赖在妈妈的房间说话,又想起了这件事,“妈,以后我来做饭吧!等你下班回来就可以吃了!”
妈妈感动又惊喜。
大学时加入了美食社,因为需要做美食推送的缘故,接触了许多菜谱,却因为设备材料不全,无法实际操作,在家却能好好地尝试一番,这一回我打算做土豆饼和咖喱饭。
土豆饼:
第一次弄有点丑丑的,生粉放少了,炸的时候有点散。
咖喱饭:
第一次给爸妈做的饭,味道还不错~
做饭的时候我忐忑进行着每一步,害怕操作错误导致做出来的饭不好吃,小心翼翼地把两道菜弄好,等着爸妈下班回家。
等待的过程是美好的,我很急切地盼望着爸妈快点回家,担心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或者对身体不好。
想着以前妈妈做饭的时候是不是也怀着这样的心情,做好饭菜后也小心翼翼将菜用小碗罩起来,担心饭菜凉了,等我和爸爸回到家便开饭。
做饭的时候我满心想的就是要把菜做好吃,然后让爸妈享受美食,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又想起之前好几次因为临时要跟同学出去吃饭而打电话给妈妈说晚上不回家吃饭了,妈妈生气地说:“不行!我都做好饭了,还做了好多菜,唉只能剩下了!”我埋怨妈妈不近人情,一心只想和同学在外面吃。妈妈没办法,答应了,失望地叹了口气。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满是愧疚。
我辜负了妈妈做的美食,也辜负了妈妈倾注于饭菜里的爱
等待家人回来吃饭的时候也是美好的,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又记起幼儿园时,奶奶接我回到家,饭熟了。我和奶奶一起趴在厨房的阳台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看到一个穿着白衬衣黑夹克的人出现朝着楼道走来,奶奶便把我抱下来,说:“可以炒菜了!”
那个人,就是我的爸爸。
还记得很久之前的一则公益广告
老奶奶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等着儿子儿媳孙子回来吃。
突然电话响了,儿子说要加班,儿媳带着孙子去朋友家吃饭。
失落的老人望着一桌子的饭菜说:“都忙,都忙……”
这个广告让我印象深刻,每次看的时候都湿了眼眶。
上了大学之后,回家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所谓的来日方长,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方长了,如果之后在外地工作安家,又有多少时间能与父母相见呢?
别被所谓的来日方长迷惑,趁有空,多回家吃吃饭吧
多回家陪父母吃顿饭
别让他们的爱
被辜负
胡椒说胡话
别让美食与爱被辜负
2017/6/3
《美食和谈谈情说说爱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b98a8300b9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