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队活动中的“前移后续”
——以樱桃电视台招标会为例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这样一个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春天,第一轮新基础班队视导课拉开了帷幕。这一次,我去观摩了三所学校一共五节班队视导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观课过程中,我最关注上课教师设计活动的“前移后续”,即这项活动之前开展得是否扎实,之后是否会继续常态化开展下去。而玉律小学徐英老师班级的“樱桃电视台”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感,我将结合观课所得,来谈谈我对这一堂课“前移后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前移,叩问民主。
一问:问卷中的民主:
记得评课时,我曾问过徐英老师一个问题:班级今天招标的三个电视台节目:与前期问卷调查之间有何关联?班级呈现的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是,孩子们都对综艺节目最有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奔跑吧,兄弟》,那么为何班级呈现的三个节目与《奔跑吧,兄弟》没有丝毫关联?既然没有关联,那么班级的这三个节目是如何得出来的?这三个节目,一个是诗词大会,一个是古文改写、喜剧演出,一个是见字如面大家说,这三个节目在班级的受众有多少?孩子们喜爱的成份有多少?事先是否有过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又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改进了多少?
因为徐英老师说她想要打造的是民主型班级,那么节目的推举,民主体现在哪里?
二问,观众中的民主:
关于观众,被分成abc三个团,而每个团的评价标准各有侧重。a团侧重节目质量,b团侧重节目形式,c团侧重节目效果。当时也有教师质疑这评价标准为何要这样直接分开?谢德华主任认为,这样对于学生的训练会更有针对性,就如学生带着目的性去观看节目,更能有效评价。对于这点,我不能苟同。现场我们已经看到,c团的一个孩子评价了b团的内容,这说明虽然标准写在黑板上,但孩子们依然遵从他内心感兴趣的点,去谈他对电台节目的理解。而樱桃中队是要打造民主班级,那么若从这点出发,限定观众的评价标准,这是否还是民主的体现?而如果真的要给观众分团,分标准,那如何才能实现民主?个人愚见,起码应该有一份事先的问卷调查,调查观众们在观看综艺节目时,最关注什么?再依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再来给他们分组?而不是人为地给观众们设定评价的方向,甚至以此代替学生自己本身的关注点?
三问,节目播出中的民主:
这一节课上,班级通过民主投票,暂时只选了一个节目,好像是古文改编的“五官争宠”。虽然当时也人部份教师提出质疑:为何不三个节目一起开播?毕竟一个节目要排演出来,没有一定的时间是无法保证质量的。而班级午间电视台,每天都要开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今天这个节目已然中标,明天的午间电台,谁来负责呢?将呈现什么节目?孩子们该利用什么时间来排练,以达到每天都有不同的节目播出?从剧本的来源,到演员的时间安排、分工,到最后节目的展出,这个过程,又如何体现民主?
换句话说,光小的欧恋佳教师班级也有午间活动项目,也有班级的新闻播报节目,小精灵中队的新闻播报与樱桃电视台的节目播出之间,有何区别?民主如何得以体现?也许正是班级特色的打造之处,也正是班级特色不可复制之处。
民主,不应该只停留在全班民主地投了个票而已这简单的层面上。
二、后续,直面常态。
记得李老师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中曾提到: “班级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由此出发,我们就可以通达本真的教育。它发生在真实的班级生活中,是一种综合融通的教育,是与终身教育直接沟通的教育,是直接生成整体的人的教育。”
“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不是给定的,而是创生性的――班级生活在邀请着班主任的生命介入;班级也在成就着班主任生命的可能性。”
徐英老师要将民主作为樱桃中队的班级特色,那么民主便应该落实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在班级常态化的生活中强化民主意识,并且成为民主坚实的捍卫者。
民主生活常态化,班级电台的播出,如何才能实现常态化?
学科融通不失为一条佳径。我们在视导课上,看到了有语文学科为代表的“诗词大会”,有古文改编的“五官争宠”,但个人感觉这两个面都比较集中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且受众有限。学科融通的班级常态化节目,是否可以加入更多学科的内容,以调动更多孩子的兴趣?但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班级午间缤纷活动项目之间的区别,这小小区别,往往却是班级特色所在。
民主班级,如何实现常态化的建设,我想这是后续活动推进中,切切实实要去落实的点。
虽然我个人对于民主型班级的涉猎其实不多,以上所想纯属个人愚见,并且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我对徐英老师班级的樱桃电视台招标形式非常有兴趣,也会在樱桃电视台的招标形式上,重建修改自己班级的这一次跑团升级策划方案,将跑团升级策划方案定位在激趣上。感谢徐英老师的奇思妙想,为我拨开了迷雾,也更清晰了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