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星期二)下午4点20,在兰州四中阶梯教室,我给本单位全体教职工作了题为《回望与沉思――我的教学研究之路》专题讲座,历时1个多小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次讲座,教导处提前一天就在教职工QQ群里发了通知,当天又在校门口黑板上出了通知,班会也因讲座而顺延,一切安排,井然有序。讲座前半小时,李校长专门打电话给我,因在局里开会,听不上讲座特意说明,其他的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工全部到场,樊老师早早准备好电脑、投影,两位年轻主任忙前忙后,讲座由我校教导处张维民主任主持,讲座过程中,会场里鸦雀无声,很少有人走动,大家专心致志地听讲……
本次讲座,我从四个方面,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工作28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分享了教学研究与教师成长的切身体会,其目的是想给正在成长和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一些帮助、引领和启示。
讲座产生了很好的效应,讲座后,一些年轻老师主动跟我交流,认为讲座很实际、实用,从中受益很多,对年轻教师有很好的指导和启示……
记得刚工作时,期中期末考试试卷都由学校命题小组教师统一命制,我是校命题小组成员,负责生物学科的命题工作。鉴于此,我养成了平时收集试题的习惯,那时的教辅资料很少,好的试题更少,但每当遇到一些高水平的试题时,我如获至宝,兴奋不已,反复琢磨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巧,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慢慢地,我开始了原题创作,也能命出一些自己满意的试题。
在当时,这一栏目的试题质量是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最认可的。试题的发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恰好那年我带高三生物,在复习阶段,我对习题教学从选题到讲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那年的高考生物成绩,创下学校最高记录。
基于我平时对教学的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所以,在参加一些大赛时是占先机的。2014年,在"兰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我获高中生物组第1名,(高中生物组够条件参赛21人,大赛分半决赛和决赛,半决赛是微课比赛,每一学科前四名进入决赛,决赛分限时教学设计和现场抽题答辩两个环节,半决赛、决赛成绩按此例计入总分)。
在历届的“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仅我指导的学生项目就有50多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16项,学校两次获得“甘肃省优秀组织奖”,我本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辅导员”。
在一次采集植物标本时,我跟学生一起发现了一株奇异的植物,移栽到花盆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照片和观察记录一并寄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鉴定,此植物为兰科植物的一个变种,照片和观察记录发表在《中学生物教学》1995年第6期。
这项培训是“跨世纪园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课题研究两个阶段,集中培训历时三个月,教育教学研究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裴娣娜、肖川等教授讲了一系列关于课题研究的专题,刘恩山、朱正威等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教我们如何开展生物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学会了课题研究。培训中有一个规定,每人都要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并且在3个月培训结束时完成开题报告,来年10月进行答辩,要求自己确定研究题目,自已选择导师。鉴于对试题有一定的研究,我确定的研究题目是《素质教育观下的中学生物命题研究》,导师是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崇浩教授。从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结题报告以及答辩幻灯片的制作等环节,张教授都给我全方位的耐心指导,通过亲身体验,我学会了课题研究。课题通过了答辩验收,课题论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北师大培训时来自全国各地41名中学生物班学员教育部门口合影、参观"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柳斌题词、与刘恩山教授合影
在北师大课题论文答辩、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培训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