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岩磊
1916年,阎锡山被民国政府授予山西省督军之职,成为三晋大地的军政一把手,他便开始将大同的清朝巡抚衙门扩建为自己的官邸。1949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搬进督军府,直到2017年才乔迁新家,而原址被改造为“晋商博物院”,其主要功能就是系统展示晋商的发现历程。
山西自古以来便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但当地人特别吃苦耐劳勤勉务实。贫而勤则商,所以远在春秋时期即有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记载,而山西商人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隋朝末年。
武则天的祖辈世代经商,她父亲武士彟更是将木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晋中一带的名门大户。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武士彟不仅大力资助,而且亲自披甲参战,为大唐王朝立下不朽功勋,后来官至工部尚书,被封为应国公。但在古代,我国的重农轻商思想十分严重,因此宋、辽、金、元等朝,晋商一直处于潜行状态,未能形成集团化的规模。
到了明代,晋商迎来崛起的时机。朱元璋虽然打败了元军建立起大明,可蒙古残部仍盘踞北方大漠,时刻窥视着中原。明朝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驻守北部边疆,太原即是重要的边防重镇。可军队的给养却成了大问题,明政府想出一妙招,就是让民间商人承担起运送粮草的重任,相应地可获得经营官盐的许可证。精明的山西人一举中标,并由此赚得盆满钵满,还将触角伸到丝绸、茶叶、皮革等行业。
明朝末年,一心赚钱的晋商偷偷与东北的女真人做起生意,对清朝的兴起功不可没。清军入关后,有8位山西商人被顺治帝封为“皇商”,晋商从此傍上了皇族的大款。他们在征讨准噶尔叛乱等活动中都承担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工作,更是深得朝廷的信赖,生意自然越做越大,甚至将买卖延伸到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到了“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的地步。
富裕后的晋商时刻不忘荣宗耀祖,便不断在老家购地置业,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大院等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清中期,晋商更是步入高光时刻。道光年间,我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创立,标志着晋商开始进军银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由清政府背书的山西商人垄断了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票号,坐地收钱的日子好不滋润。
可物极必反,晋商逐步变得墨守成规不愿变革,错失向现代银行业迈进的转机,而且由于紧靠在腐朽的满清政府身上,到鸦片战争后,山西商人的生意受到外国列强的巧取豪夺,整体逐步趋向没落。至民国时期,只有孔祥熙等少数山西人还能在商界屹立不倒,至今仍有六必居、万全堂、都一处、乐仁堂等百年老字号经久不衰。
徜徉于“晋商博物院”中,回顾山西商帮的500年兴衰史,还是会令人感慨颇多。穷则思变是晋商异军突起的原动力,而饱含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的晋商文化是其蓬勃发展的核心凝聚力。但不得不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山西人巧借权力的杠杆斩获弯道超车的优越性,成为我国十大商帮的首席,可绑在封建皇家的战车上,必然冒着随时有全军覆灭的风险,而且唾手可得的商机也会使其落入故步自封的深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们走进“晋商博物院”,或许应该对波谲云诡的商道会有个更清晰的认知吧。
20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