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君上中学时便喜爱上了文学,像蜜蜂喜爱鲜花一样痴迷,一有空闲便写些小诗歌、小散文、小故事类的文学作品。那时,鲁君在县城中学寄宿上学,为了能给自己买些文学书籍读,鲁君省吃俭用,每天宁可从牙缝里挤,吃大半饱,却省下钱,积攒起来去买文学书籍看。缩衣节食,让鲁君身体瘦得像条线黄瓜,可鲁君感到精神很充实。鲁君也初露锋芒,鲁君写的诗歌、散文、小说,发表在了市级报刊上,同学们见了鲁君,都投向了羡慕的眼光。
上大学时,鲁君就读一所文科学院,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大学里,鲁君成立起了文学社,办起来了纯文学校刊,并出任主编,他一个人又是运筹编刊,又是选稿、改稿,又是写稿,很是辛苦,可他乐此不疲,文学校刊办得有声有色,同学们争抢着阅读,文学刊物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赞誉,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鲁君也成为了学校的名人,成为了同学们仰视的大才子。
四年大学毕业后,鲁君分到了双县文化馆。鲁君还是痴迷着文学,没有停断过手中的笔,始终坚持着文学创作和传播着国学,传播着文化。因为那是他精神上的伴侣。
多年的勤奋耕耘,鲁君创作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论谈,在省级报刊上也发表了许多篇。
大学毕业十年纪念庆典。同学聚会,同学们的变化很是惊讶。同学们都分布在各市县城中,许多同学现已成为了各单位的精英,一些同学已坐上了领导岗位,他们西装革履、精神抖擞、踌躇满志,说起话来拿着腔做着势。一些同学下了海,经了商,成为了“中款”。各个身着名牌,手操可摄像的移动式手机,摆着派、显着阔。
同学见面寒暄后,同学们都拿出印着自己头衔和电话号码的名片,一边相互交换着名片,一边侃侃而谈着。这时,只有鲁君一人,没有名片,没有言语,躲到角落里,捧着一本文化刊物看着。
同学们看到寒酸、木木的鲁君,便都在一旁悄悄议论、奚落着鲁君。说鲁君“文痴”,说鲁君生活的太不现实了,现在都已是商品时代了,还一门心思地在搞虚无飘渺的文学和传播着无人问津的文化。
说鲁君在报刊上登几篇文稿,才能得几文稿费,还不够买几条好烟呢,传播文化也不顶衣饭,熬心费力,划不来。说鲁君是金钱时代的最后一个书生,最后一个文化人。
时态变得太快,庆典仪式上,原来那些在学校羡慕过鲁君才华的好多同学,现却趾高气扬,有钱有势,有地位。他们都被邀请到了主席台上,上学时让同学们仰慕的大才子鲁君,现却没有受到邀请,也没有同学过来主动同他聊天。都怕鲁君和他们谈论文学,谈论文化。这飞快旋转的时代,好像把鲁君,把文化远远地抛弃了
鲁君真正成了“文痴”,在悄无声息的日子里,鲁君辛勤笔耕着,从没放下过创作的笔杆和对文化、国学的传播。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鲁君写的文学作品,也一天天的逐渐变多。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接二连三的在市、省及国家级报刊上发表。鲁君持之以恒的勤奋创作,让他的文学创作如虎添翼,创作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不多年后,鲁君已出版了三本文学作品精选集,他写的多部影视文学,还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鲁君的文化、国学传播也颇为丰厚,他对文化、国学的宣讲、传播,受到了社会的反响和关注,他应邀先后登上了市、省级电视台的文化讲坛栏目,直至最终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成为了众目睽睽的“电视明星”。不久后,鲁君也荣升为了市级管文化艺术方面的领导。
大学毕业二十年纪念庆典,同学聚会时,同学们的权势方面变化不大,只是有些人由单位二、三把手变为一把手,由副职变成正职,“小官变大官”,有些人由“中款”变成“大款”。可是他们各自的身体却变化很大,体态都变成了大腹便便。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富贵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都身感体质虚弱。见面时少了许多寒暄,多了些祛病、养生的经验交流。同学聚会时,只是相互拥拥抱、握握手,没有了相互交换名片(交换名片也早已过时)。上次同学聚会时,同学们相互交换名片,侃侃而谈,同学们看到鲁君木呆而坐。今天,身体强健、体态均称、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鲁君,悦人眼球,很活跃。聚会中,只有他带来了自己的《鲁君作品精选集》,无偿地发给了到场的每位同学,他已有了这个能力,他多年来发表的小说、散文、论著、影视文学剧作稿费,《电视讲坛》讲演费,已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他早已是一位名利双收的名人了。
庆典仪式上,鲁君是唯一的一位荣升为市级的干部,一位众人瞩目的文化名人,所以理应当被邀请到了主席台首席。同学们手捧着他的佳作,充实起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