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1900年6月26日,曹聚仁诞生于浙江浦江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镜湖医院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
这位曾经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22岁便准确笔录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书《国学概论》出版;20多岁,以中等师范生的学历,成为复旦、暨南等校名教授;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鲁迅主动投稿支持,名闻上海滩;抗战爆发,脱下长衫,持笔从戎,首报台儿庄大捷和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成为抗战名记者之一;蒋经国在江西赣南时曾邀其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该报当时成为东南三大报之一;1950年他又只身赴港写作,之后又频频北行,成为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宾,台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也秘密邀其“畅谈”;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于1958年向海外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留下百余种种著作,4000万言的文字,这是他留给后人的不朽丰碑!
“谜样人物”曹聚仁,经过岁月老人拂去其神秘的面纱,从历史的后台,一步步逐渐向我们走来。曹聚仁,在他的亲友心目中,其实并不神秘,虽然曹聚仁在澳门逝世已经50周年,但他们记忆中的曹聚仁,仍是那么鲜活,可亲可敬……
洪汛涛:“育才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室,实是曹聚仁的私人藏书所捐赠”
洪汛涛先生是当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神笔马良》的作者,也是笔者的浦江家乡前辈。我们因曹聚仁研究通信多年,但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都未曾见过面。洪先生对于曹聚仁研究纪念事业的关注与支持,至今仍感念于心。
洪先生曾为曹聚仁资料馆捐赠了一幅精心创作的“神笔马良”画作,1998年7月,北京成立了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他又来信表示祝贺。1999年4月,洪先生闻知家乡将修复曹聚仁故居和育才学校,来信建议成立“育才校友会”,万分赞成修复曹聚仁故居。
洪汛涛先生与曹聚仁和育才是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正如1991他在《曹聚仁和育才学校》一文中写到:
“我家与蒋畈曹家向为世谊,曹聚仁的父亲曹梦岐是清末秀才,一位教育家,捐资在家乡办起了一座育才学堂,桃李满天下。解放前,曹老先生早已过世,曹聚仁一代继承父亲的遗业,要将已改名为育才小学的育才学堂,办成一个有小学、中学、大学部的“育才学园”。当时的育才小学是他夫人王春翠女士主持。起手筹备中学部时,我正因车祸受伤,在浦江家乡休养,学校找到了我,要我参加筹备,并担任教师。我在育才任教职时,育才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室,实是曹聚仁的私人藏书所捐赠的,其中主要是文学书籍。有许多当时文坛驰名作家送给他的签名本,包括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另外,还有海内外的一些文学报刊。我在育才执教一年,课余时间,几乎大都在这规模不大的图书室里读书。在这里,我曾和学生们办过一个校刊,刊名是曹聚仁所题。蒋畈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校舍是新建的,教师大多是外聘名家。金华八县负笈来此求学的人很多。……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目前在海内外有不少人已有很出色的成就。
前几年,蒋畈曹家曹梦岐老先生重新立墓,因原马公愚先生的书法失存,嘱我缮写,曹老先生我素所敬仰,便遵命写了寄去。后闻在东山脚下的原墓地上,墓已恢复旧貌。曹聚仁先生四弟曹艺先生,原也是作家,鲁迅先生十分赞赏他的作品,现在南京政协。他曾来舍间,谈及他父亲的墓地虽经政府帮助恢复。但曹老先生的事业——育才学校,迄今未列入恢复计划,我颇有同感。我想,浦江、兰溪两县市,对纪念曹聚仁先生甚为热心,何不共襄盛举,将育才学校恢复起来呢!”
洪汛涛先生曾来信补充说:“1946年曹聚仁在蒋畈原育才小学的基础上,筹备成立育才学园,新建楼房多幢,是年先办育才中学,我参加筹备、招生,并教国文,兼班主任。育才学园四大字,是曹聚仁请马公愚先生所题,育才中学校徽系我设计(三角银底蓝字),计划是由初一起,一年一年升上去,办高中,直到大学毕业,是一种新型教育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倒赞成恢复育才小学、育才中学。第一步可发起成立校友会,编印校友录,以校友会向政府提出申请。此事,恐须请在兰溪老家的曹景辉出面。此一建议,供你们参考。”
作为育才毕业的校友,都念念不忘曹梦岐、曹聚仁、王春翠、曹艺等捐家办起的育才学校能重振昔日雄风。如中国美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叶庆文,北京儿童文学作家段萍,曹聚仁亲戚、浙江物资学高级讲师、作家汪涛,工人日报主任记者陈宗舜等等,都与洪汛涛先生一样,关注着曹聚仁故居的修复和育才学校的发扬光大,叶庆文先生曾为母校、曹聚仁故居义务创作了一幅曹聚仁铜像,以示纪念和支持。(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