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为传唱的歌曲里,提到“好地方”的不多,我能想到的有《我们新疆好地方》、《南泥湾》,以及凤阳花鼓《凤阳歌》,不过,听完这些歌曲就会发现,同样提到"好地方",却不一定都在歌唱“好地方”。
《我们新疆好地方》直抒胸臆,上来就是“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南泥湾》略有铺垫:“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而在《凤阳歌》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好地方”的前面,多了一个“本”字,一字之差,千里斯谬。
唱词说得很清楚,问题出在了“朱皇帝”。
谁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土生土长的凤阳人。难不成是他故意将自己的家乡整成全国知名的“讨饭之乡”吗?
不是。
那怎么回事?
说来话也不长,因为废都。
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苦难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之后,朱元璋终于当上了皇帝,得住在一个都城里,这位其貌不扬的土皇帝念念在兹老家凤阳,于是下令将都城建在这里,由此,全国各地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百万人齐聚于此,集全国名材开始夜以继日的工程建设,六年下来,工程的宏伟豪华令人叹为观止。
而今,虽然中都城内外建筑皆毁,仅剩皇城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倘若步入凤阳博物馆,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直径2.7米见方的硕大的中都城金銮殿蟠龙石础,础面正中半浮雕蟠龙一圈,外围刻有翔凤,而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石础直径仅1.6米见方,且是素面,可想而知,当时的中都城是何其的巍峨与壮观!
建一个如此巍峨宏大的都城,没有人气可不行,于是,为了“充实”此地,江浙一带的大批移民被迫背井离乡,迁到这里,按说住到京城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可以享受免皇粮等各种优惠政策,但问题在于,没过多久,这座都城就被废弃掉了,这些移民却不允许再回到原籍,而凤阳贫瘠的土地又无力养活短时间内激增的众多人口,再加上淮河经常闹灾,导致民不聊生,出外乞讨,就成了凤阳人的一种“职业”。
那么,城已建成,人已迁来,朱皇帝为什么要废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