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撒旦是恶魔的原型 ,这一原型在歌德的《浮士德》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得以“置换”和“变形”。靡非斯特和伏脱冷不仅体现了恶的本质属性 ,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整合着作家的生命体验、思维方式、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 ,是一首色彩繁杂的“恶之花”。
歌德的小说《浮士德》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在表现主题和运用艺术手法上是不同的,但它们却塑造了两个极为相似的人物——靡非斯特和伏脱冷。这两个人物既有共同的本质特点,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比较分析,探讨一下作家的世界观、社会观和文学观。歌德的《浮士德》从狂飙突进的一七七三年起到一八三一年完成,以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写于一八三四年,反映的是一八一九年末至一八二○年初的巴黎生活。也就是说靡非斯特和伏脱冷都生活在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不同的只是靡非斯特生长在德国,伏脱冷生长在法国而已。这一时期,欧洲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各种矛盾斗争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