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讲:状态自尊|管理他人的切入点
1.状态自尊
在定义“自尊”这个词的时候,学者们之间也充满了争议。有学者把自尊定义为一种情绪状态,也就是说它是由好的结果,或坏的结果刺激出来的一种感受。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把这种自尊明确定义为“状态自尊”。比如,你被提拔了,被表扬了,这个结果就会引发出一种喜悦的心理情绪,这是一种“状态自尊”。我认为,知道这种“状态自尊”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管理他人,最高明的应该是基于每个人“状态自尊”的基础上去建立管理架构。
2.每位员工是带着不同的情绪状态进入工作场景的,而且这一天里他们的情绪状态都是有很大的波动的,这种波动对于他们的行为又会产生影响。
比如一位员工上班的时间遭遇堵车,他就会以较高的消极情绪和较低的积极情绪开始一天的工作。可是如果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面,他的领导对他前一段时间和工作给予肯定和激励的时候,他的积极情绪就会上升,消极情绪就会下降,也就是说它的“状态自尊”会有变化,而这种变化就会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的行为。
这个研究最有价值的发现是员工的积极情绪增加,同时他的消极情绪也增加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多地关注自己,会以一种专注和警觉的心态对他他们的工作任务。但如果积极情绪增加的同时,消极的情绪是在下降的,员工就会冲破他们自己固有的工作角色,更多地关注工作环境和他们的工作同伴。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更多地帮助同事,做出自愿加班等超越自我的工作行为。这就是老师为什么将管理者不要理解他人的情绪,在了解“状态自尊”的前提下去进行有效的管理。
3.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到社会交往的需求,再到受到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说,人的需求是一级级来的,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求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级的需求。在当今这个时代,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职场上的绝大多数人所求的,主要是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4.员工在先,管理在后。
在充分尊重员工感受的情况下来建立管理制度,通过一些管理工具,让员工的自身努力和上级的有效管理之间形成平衡。
(1)要让员工主动分享领导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再去保持权威;
(2)要给予员工发挥主动性的天地,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再去控制达成目标的节奏;
(3)要在员工具有足够操作弹性的前提下,管理者再去建立标准化的程序。
5.领导者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然后再去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在获得万众拥戴的同时,也要允许别人分享鲜花和掌声。
“为而不争”其实讲的就是要充分尊重下属的前提下有所作为。老子说这是圣人之道,我觉的这也是现代管理者去管理他人的最高境界。
6.基于每个人的“状态自尊”的管理
真正的宽容,应该是发自内心地理解他人。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努力帮助他人改变工作的情境、创造好的情绪、激发员工的动力,控制员工的惰性。
那么,怎样实现这样的管理,有三关很重要的:
第一关是人员选拔。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通过“状态自尊”来实现管理的。有一家公司叫做“网飞”,我们都看过它拍的《纸牌屋》。这家公司上班不打卡,报销不签字,不设考核指标,也没有业绩奖金,但是,他们选人是很严格的,他们只要“明白事理的成年人”,不要那些很聪明但是很混蛋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再去强调“状态自尊”。因为“状态自尊”的人往往格外自律,让这些人发挥创造力,看似散沙一盘,报酬又特别高,但实际上节省的管理费用很大。
第二关是要学习建立“倒金字塔”组织。有些管理者认为,一家技术服务型公司,我们能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不取决于管理团队,而取决于每天跟顾客打交道的员工。而最传统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只能激励到管理者,顶多到中层,无法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兴衰给他们带来的荣誉和压力。所以,可以把组织的金字塔倒过来,有决策权的是员工,而管理者只对一线员工和客户负责。
第三关就是公司文化必须要颠覆,这个要跟公司结构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