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读完只是囫囵吞枣
第二遍读完,惊为天人,概念清晰,内容透彻
总的来说,讲述了实践、认识的概念,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发展历程,通过一些案例进行举证。
首先有社会实践(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生产活动、政治文化活动、阶级斗争),认识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
有了生产活动,然后是建立了感性认识,这个时候的认识还只是片面,不完整的。
感性认识需要发展成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抽象出的一些概念,事物的本质,规律等因素。
建立了理性认识之后,还只完成了一半,还需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运用到实践中,去改造客观世界。
理性认识也没法一次性完全建立好,因此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这是一个不断递进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理性认识,通过理性认识,不断的指导实践。
了解到认识是怎么来的,不能是脱离感性认识,否定感性认识,这样是「左倾」冒险主义,唯心主义。
也不能脱离理性认识,只谈感性认识,这样是「右倾」保守主义,「经验主义」。
这一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客观过程,存在于客观事情中。
例如:
阅读《矛盾论》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路,建立了一些基本认知(感性认知阶段,只是通过阅读觉得很厉害,但是是否能指导自己存疑)。
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进行反思,进一步阅读其它同类型的文章,逐渐建立了文章所表述的底层逻辑和框架认知(理性认知阶段,但是还不完整,没法如意运用到实践中)。
然后再用这个思路指导自己,进行这个例证输出,还原出整个作用过程。
在输出的过程,又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实践论》本身观点的理解(感性认知)。
通过反思和思考,又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实践论》底层逻辑和框架认知(理性认知)。
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向前演进。
另外,实践到认识互相不断发展的思路,与另一本书《原则》里面说表述的观点异曲同工,侧面说明了一些本质/规律,不分国界/时空,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全文阅读完,对于个人还是比较震撼的,也许这就是伟人之于伟人的所在。虽不能成为伟人,但是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一些本质,也是不错的。